2014年1月29日星期三

期待4.0版的宇宙论

我们认识宇宙万物不外采用两种视角和方法学:前者采玄学和宗教化繁为简,从万变中寻找永恒不变的安身立命之道(唯心主义、心学);后者为自然和社会科学,把简单事物复杂化和有序化,推陈出新顺应事物变化(唯物主义、理学)。哲学应求中庸之道,两者都不可以偏废,知其不变、应变和顺象的易理。

至于黑洞或灰洞理论,则介于宇宙天文学中的玄学和科学之间,所以天文学的宇宙论会有上述三种“假说”(还无法得到完全证实的未知领域),出现上世纪初期的《广义相对论》的“黑洞奇点论”(1.0版)、现在“量子力学”的“事件视界论”(2.0版)和霍金的“表观视界论”或“否定黑洞论”(灰洞论或3.0版),正体现在人类在认知宇宙水平不断深入和科技条件进步下,从简入繁、从有(黑洞)到无(灰洞)的不断演进完备的过程(注)。

我甚至认为将来还可能会出现另一位智者(可能不用像古代需等500年,才会出一位天纵圣人),能用数学方程式,旁证宇宙万物从无到有,又从有至无,再不断生生不息循环不息的永恒之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易理”)。而且这最可能会出在华人新生代,毕竟中国航天技术突飞猛进,老祖宗的智慧与现代科技相辅相成,会开创本世纪4.0版的宇宙论。


注:2014年1月,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发表震撼科学界的新论,他表示,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能吞噬万物的黑洞根本不存在。 霍金提出新理论,是为解决困扰科学界的黑洞“防火墙悖论”。

广义相对论认为,事件视界是相对平静的领域,物质穿过它、以自由落体形态堕入黑洞时,仍能保持完整,之后在堕向黑洞中心“奇点”过程中,才在重力拉扯中化为粉碎。但在2012年,有物理学家根据量子力学,提出“事件视界”是一个极高温的能量带,并称之为“防火墙”,物质穿越时会立即被蒸发。这显然与广义相对论提出的假设相悖。 

霍金22日在网上发表论文,提出第三种解释,指黑洞没“事件视界”,“表观视界”才是黑洞的真正边缘,它会随黑洞内部的量子波动而改变大小形状,堪称极端物理状态下的“灰色地带”。外来物质冲向黑洞时,不会堕向奇点,而是暂时困在“表观视界”,视界消失后就会释放内里物质,只是它们已化为无法辨认的辐射粒子。按照霍金这说法,所谓黑洞既没“奇点”,也没“事件视界”,由于没“事件视界”,黑洞就不成立,应改称为“灰洞”。

2014年1月19日星期日

社会主义 - 乌托邦、福利国或万牲园?

社会主义(socialism)主张个人生活及一切行动,皆以所处社会整体为起点,建构符合公众利益之平等和正义原则的社会,才能真正改善人类共同的处境,使社会财富趋于平等。理想的经济体系是将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国有化,由集体或政府拥有与管理生产工具,以及分配物资,大家经济地位平等、充分就业、消弭社会与经济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

西方社会主义的缘起和发展脉络

“社会主义”的英文词根,源自拉丁语“sociare”(社会),意指联合或共享,既有同伴和友谊关系之意涵,也指自由人之间订立契约的法律观念。在这个基础上,由独立个体组成的社会,成员应拥有公平,平等的地位。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James Watt)改进蒸汽机后,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机器取代人工生产的“工业革命”,造就少数资本家握有厂房、机器设备等资本,雇用劳工在生产线操作机器,大规模生产商品的“资本阶级”;大多数农民与手工业者缺乏资本,只能沦为受雇于资本家的“劳动阶级”(无产阶级),领取微薄的薪资糊口。

当时流行西方思想界的古典自由主义,只重视私有财产权,认为它与生命权、自由权并列为天赋人权,政府无权干预,否则就是践踏人权。由于民主制度和财富的积累,资产阶级更进而成为政坛新贵,担任内阁长官,控制国家利润分配、劳动条件等法令的制订,产生诸如工时超长,龌龊黑暗厂房与卫生条件低卑的工人宿舍,剥削妇女童工等不人道的现象,造成阶级压迫与剥削、贫富悬殊加剧、阶级对立对抗等流弊丛生。

19世纪初,怀有人道思想的西方学者主张经济平等,积极为下层工农阶级请命, 理论上,提出政治制度的基础是经济状况,指出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设计未来理想社会主义制度,公平分配国家财富达成平等,谋求全社会的共同福祉,出现空想社会主义或“乌托邦社会主义”(utopian socialism)。

托马斯.莫尔爵士
托马斯.莫尔爵士



空想社会主义者受16世纪初,英国政治家托马斯.莫尔爵士(Sir Thomas More,1478年-1535年)撰写的名著《乌托邦》启迪,承认这种社会至今还未出现,是由于人们不认识和承认之缘故,只要有天才掌握这种思想并推广,就能实现他们“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理想社会,并确信资本主义应当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克劳德. 昂列. 圣西门Claude Henri de Rouvroy, comte de Saint-Simon)、夏尔. 傅立叶(Charles Fourier)和英国的罗伯特. 欧文(Robert Owen)等人。

圣西门创造社会主义名词,指责资本主义充满罪恶和是非颠倒,认为经济自由必然导致无政府状态,视为"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他渴望建立平等幸福的社会,主张透过宣传、教育、科学和宗教等方式,反对使用暴力实现理想社会,提倡技术官僚与计划工业的应用。

傅立叶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指其宣称的自由、平等和博爱之虚伪性,认为雇佣劳动制度是"恢复奴隶制度",工厂是"温和的监狱"。他主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品按劳动、资本及才能的比例原则重新分配,还首次提出妇女解放程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的观点。

欧文抨击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它是一切阶级纷争的根源而必须消灭,由公有制、权利平等社会取而代之。1824年,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一个自给自足,并脱离资本主义社会的公社实验(实验缩短工时、提高工资、改善工人宿舍,开办托儿所、幼稚园和工人子弟学校),但实验以失败告终。

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但它终归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也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深层次矛盾和发展规律,注定这类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乌托邦。

马克斯(左)和恩格斯(右)
马克斯(左)和恩格斯(右)


到了19世纪中叶后,社会主义已成为建立社会新体制的推动力,站到资本主义的对立面,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和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等人,更认为劳工们将因压迫,产生阶级意识,进而矛盾激化引发阶级革命,最后国家或政府都会消亡。他们设计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通过消除经济周期性生产过剩的无政府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允许广泛应用现代科技,从而合理化经济活动。

东方社会主义理想与发展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孕育了“大同社会”的理想,也构成了中国文化乌托邦精神的支柱。其憧憬的“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的至善至德相统一的道德伦理追求,长期影响着中国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发展。在本质上,它也是一种“世界主义”的社会理想。

19世纪70年代西学东渐,“社会主义”一词开始在日本、中国书刊中出现。日本学者加藤弘之,于1870年在《真政大意》中用日文片假名,音译“社会主义”一词。接着,福地源一郎于1878年6月《东京每日新闻》上,第一次用汉字意译为“社会主义”。

清末思想家康有为的《大同书》等著作,试图把中国文化的“大同”乌托邦精神,融汇到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这使他对私有制持批判态度,幻想建立一个“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乌托邦社会理想,成为中国人选择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文化基础。

康有为(左)和 梁启超(右)是晚清维新派领袖, 两人原是师生关系,后者在民国初年和老师分道扬镳
康有为(左)和 梁启超(右)是晚清维新派领袖, 两人原是师生关系,后者在民国初年和老师分道扬镳


梁启超深受康有为的影响, “世界大同”构成了其理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基础。他除了在1902年把日本人通用的“社会主义”一词移植到中国,还说:“社会主义者,近百年来世界之特产物也,隐括其最要之义,不过曰土地归兮,资本归兮,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源泉”。他认为“中国古代井田制度,正与近世之社会主义同一立脚点”。他甚至认为中国的文化与理想,已经包含走向成功的基础,“第一,我国民大成功之根本理想,则世界主义也”。“第二,人类平等之理想,又我国民成功一要素也”。他将社会主义理论介绍到中国,对中国思想界和知识分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把社会主义与传统的“大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形成了“三民主义”理论的民生主义,主张“天下为公”,甚至用“大同主义”去理解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至于中国共产党创始者,例如李大钊所设定的走向人类大同的程序中,反映出康有为“大同”思想的影响。在他的“世界联邦”构想中,实际上溶进中国“大同”理想的成份,认为人类必然统一,而“民主主义、联治主义”等都只是通往“世界大同”的记号。

尽管另一中共创党者陈独秀,对传统文化持强烈的批判态度,但他也相信“大同主义”,极赞“将来之世界,必趋于大同”。青年毛泽东曾经认真研究过康有为的《大同书》,并说:“大同者,吾人之鹄也”。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延续性,支配着他们的世界观。

社会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各居政治意识形态左右两端。前者(左派)要求社会经济条件的平等,由消除阶级差距著手,反之,后者(右派)重视形式上的平等,如法律地位、政治参与、公平竞争机制,认为社会经济的平等,将违反人类竞争自利的本性。

政治面向:以合作、平等为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而非竞争关系,进而产生大同世界的政治主张。

(1)人具有社会性
相较于自由主义崇尚个人价值,社会主义重视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类有结社成群的天性,通过群体内部成员的互赖互动,找到自我的认同与归属感。

(2)追求平等的本性
首重经济平等,以人对衣食住行、医疗等基本需求为存活前提,若连这些需求都无法满足,无须奢言其他需求。唯有处于平等状态,人们才会彼此认同,共同携手合作。

(3)通过互助合作获得公利
相信人们不管种族、性别、能力或阶级的差异,都应该生活在平等的社会状态中,才能强化彼此的认同,共同运用集体智慧和能力,获得自我成长与实现共同目标。

经济面向:以福利国家达成平等的手段

社会主义设计一套促进社会平等的制度,提供全民福利措施的方式,消除阶级差异,让每个人获得充分照顾,达成对弱势者的关怀,因而称为“福利主义”。主要分成三方面进行:

(1)财务重新分配
进行财富的重新分配,以累进税率(课税按居民的收入水平,分成若干等级,征收税额逐渐增高,向富者征收较重的赋税)缩小贫富差距的情形。

(2)提供完整福利
以赋税支付福利开支,供给国民住宅、社会保险、失业救济等措施,改善贫民基本生活品质,脱离贫困状况。

(3)提升经济
政府推出免费教育、职业训练、医疗保健等政策,强化整体生产力与健康水平,提高全民就业率与促进经济发展。

在上述政经体系下,富人愿缴交更多税收支应福利所需,以保有完善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安定的生活环境;穷人也能有生活保障与充分就业之驱动下,脱离原有的赤贫处境,使整体社会的安全、秩序与福祉皆能获得提升。例如北欧诸国,便是西方福利制度的佼佼者。

社会主义的类型

社会主义种类繁多, 无法用个简单定义包容所有流派,无论在理论和实践都有。 有较为温和的社会改革派(例如现今欧洲的社会民主政党), 也有较激进的共产主义(以共产党主张的无产阶级革命方式,推翻旧政权和私有制,建立共产社会)。各派区别存在于应当建立何种社会共有的形式,市场与计划经济之间的比重,生产单位应当如何管理组织,以及国家在社会扮演的角色。

今日社会主义政党意识型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民主社会主义(Democratic Socialism)
循民主手段,在宪政体制架构下,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北欧政府在经济领域,扮演较积极的角色与职能,通过公平自由竞争的民主选举,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获得民意普遍支持,和平改良社会,反对暴力,提倡混合经济,不反对私有制。

(2)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cy)
强调对下层民众和弱势者的关注,在重新分配国家财富基础上,主张在原有民主议会形式和资本主义架构下,防止资本垄断和财富过度集中,改善劳工地位(例如提高工资、成立工会或工党等方式),并以福利政策方式,消除贫富悬殊,使资本主义体制更公平和人性化,逐渐演变成“福利国家”。

(3)费边社会主义
费边社(Fabian Society)成立于1884年,由英国中产阶级知识份子成立,以古罗马时代的人物费边(Fabius Cunctator)做为效法目标的社团组织,重要成员有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韦伯(Sydney Webb)等著名文人学者。它不但协助英国工党(Labour Party)成立,不少社员曾担任该党国会议员,以身体力行的方式鼓吹“民主途径、和平手段、渐进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逐步改造英国政治与社会。

(4)国家社会主义(State Socialism)
国家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德国人拉萨尔,倡导由上而下的社会主义,结合国家力量和社会利益。国家是代表一切阶级利益的超阶级而存在,实现社会主义不应寄希望于革命,而应该企求国家的恩赐,由国家扶持建立工人合作社,实行国有化,作为对市场的限制。有鉴于工业发展迅速,劳工阶级将会日益壮大,与其等待劳资对抗激化,使政府处于被动局势,还不如主动从事社会立法,创建强制性劳工保险制度,成为国家实施社会安全措施的起源。

柏林市的德国国会
柏林市的德国国会


(5)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方法,对人类社会历史、资本主义进行研究,认为商品价值取决于劳力,而资本家支付工资常少于劳动价值(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其财富也就累积愈多,结果自由竞争市场发生大资本家“独占”(monopoly)的现象,小商家渐被淘汰,沦为无产阶级工人。顺着资本主义的自然发展,将来社会必定形成金字塔式的两极阵营:一为少数资本家,占据政治、法律、宗教等上层建筑;一为多数的工资劳动者,使用生产方式在下层建筑苟延残喘,由此阐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该主义之所以自称“科学”,在于他们认为社会演变成私有制的阶段社会,并不是人类犯错背离本性,而是“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阶段,社会主义革命能够成功和发生,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为基础才能实现。因此,无产阶级必须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全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否则不能从根本上消灭贫富两极化的私有制。

(6)共产主义(Communism)
主张消灭私有财产制度,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主张以公有共产制消除资本主义的不平等现象。与其他社会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允许财产不平等的存在。共产主义自认高于后者一个台阶,后者也只是前者历史进程必经的前个阶段。

过去冷战时代,在苏联、中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尚未发展的国家里,自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共产党,采用暴力革命的政治观点,发动无产阶级的工农阶级武装暴动取得国家政权,并根据原有的中央集权主义思想和传统,其主要表现在一党制、个人崇拜和中央政府高度集权,衍生出下述典型的共产主义:

(a)列宁主义
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列宁(Vladimir Ilyich Lenin)听到沙皇垮台消息后,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列宁强调“职业革命家”,国家由少数出身无产阶级的精英统治管理。

圣彼得堡革命广场的列宁雕像
圣彼得堡革命广场的列宁雕像


(b)史达林主义
史达林(Joseph Stalin)主张由共产党,垄断国家一切的政经权力,无情地消灭现实或假想政敌(包括党内同志在内),镇压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

波兰华沙市的史达林雕像
波兰华沙市的史达林雕像


(c)毛泽东主义
1921年,李大钊和陈独秀筹划创立中国共产党,早期骨干多为少年中国学会成员。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于1949年夺得政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政治上,实行列宁式之“民主集中制”,反对议会民主制,强调“党指挥枪”;社会上强调“思想改造”,将领袖视为至高无上的精神导师,以道德标榜和道义诱导,作为政治控制的关键手段;经济上,实行史达林式的计划经济模式。它后期更标榜阶级斗争,趋向左派极权政府。今天尼泊尔的毛派,仍沿续毛泽东主义的思想,反而中共采取批判式的继承方式沿袭。

(d)修正主义
指对马克思理论(实际上是斯大林主义)做出修正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大量引入资本主义体制如市场经济,给民众有限度对领导人批评的部分权利等。它原是中共政府毛泽东指责苏联批斗斯大林主义(与斯大林主义几乎相同的毛泽东主义),但中共后来在邓小平主张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带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自己也被国内外左派指责为修正主义。

历经苏联解体与东欧变天之后,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减少。激进主张逐渐末落扬弃,以改革开放派为主流思想,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接轨国际经济方式取代,巩固统治基础,例如中国大陆、越南、古巴政权。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较著名的流派是北韩的主体思想。

东欧变天的象征 - 柏林围墙倒塌遗址
东欧变天的象征 - 柏林围墙倒塌遗址


(7) 社会自由主义
这一流派从古典自由主义分裂,再受功利主义影响,支持“福利国家”,主张通过高税收等再分配,增加政府支出扩张经济。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便是贯彻该主义许多主张,但为减少反对而自称“自由主义”,导致后人对“新自由主义”的混淆。

(8) 第三条路
纪登斯(Anthony Giddens)担任英国工党党魁布莱尔(Anthony Charles Lynton Blair)的顾问,帮助工党调整路线成为“新工党”,试图在老左派(包括老工党、社会民主主义)和新右派(包括新自由主义如撒切尔主义或里根主义)之间,找到新的“第三条路”,并成功胜选成为执政党,并两度蝉联。

还有一些具有民族主义或宗教色彩的政治主张,也自称社会主义,如基督教社会主义、佛教社会主义、国大党社会主义、伊斯兰社会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 、非洲社会主义等。

社会主义的贡献与弊端

社会主义的人道关怀与追求整体社会福祉的信念,纠正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阶级不平等的困境,却也不免招致以下的批评:

(1)财政入不敷出
实施各种福利开支,使政府负担沉重,当遇上经济不景气,失业严重,企业亏损倒闭无数,以至税收减少,国家福利支出不减反增,将出现财政入不敷出的窘境,例如本世纪欧债危机中,希腊等财政纪律松弛的国家便普遍出现上述现象。

(2)税负过重
为了支撑庞大福利支出,政府只有征收高税赋,这将降低国民的工作意愿,也使投资趋向停滞,资金外逃,将难以达到发展经济与消灭贫穷并行,有违社会主义之初衷。

(3)极易走向极权专制和腐败
由于人的社会性,人的欲望大多集中在权与钱上。文明社会解决上述欲望,用私有制的人性制约公权力,从而实现共同认可的个人欲望。反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共产国家,全民的生产资料全归公权力支配,如果掌权人腐败,使权力变成专政、独裁、家天下、利益集团,那么这个社会就变成现代奴隶社会、或是半封建半奴隶社会。

匈牙利布达佩斯市,有间恐怖博物馆,记录二战纳粹和共党统治时期,秘密警察侵犯人权的恐怖历史记忆
匈牙利布达佩斯市,有间恐怖博物馆,记录二战纳粹和共党统治时期,秘密警察侵犯人权的恐怖历史记忆


那就形同英国小说家乔治. 欧威尔(George Orwell)笔下的现代寓言《万牲园》(Animal Farm)的名言:“所有动物生来平等,但有些动物(指农场新掌权的“猪”)比其他动物更平等。”(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万牲园》(也称《动物庄园》)
《万牲园》(也称《动物庄园》)


奥藉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Hayek)在《到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一书中,指出强而有力的大政府(无论是极左派或极右派),都极易走向极权专制,朝鲜社会主义和二战前德国劳动党(纳粹党)的国家社会主义就是典型的例子。

事实证明,那些搞了几十年社会主义的共产国家如中国大陆,也不得不承认现在仍是“初级阶段”,真正理想中的共产社会,恐怕是长路漫漫,总不能一条死胡同走到黑,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东西德分裂后,东德士兵奔向自由的历史镜头
东西德分裂后,东德变节士兵奔向自由的历史镜头


小结

社会主义属于法国大革命宣传的普世三大人权价值 - 自由(民主)、平等(民有或民享)和博爱(民权)之中,排在中间的位置。人类如果连生存所需都无法满足,其他虚无缥缈的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都将黯然失色甚至失去存在的意义,这就是管仲所说的“民无恒产则无信心”。更为严重的是,民无恒产若肇端于国家分配不均,将是所有动乱不安的根源,也是社会主义大行其道之时。

如何在自由市场经济和社会公平分配之中,求取最佳平衡,又避免走向极权统治的歧路,最终走向《礼运.大同》的理想世界呢?那就必须重新设计一条较可行的新路径选择方案,笔者有个不成熟构想与大家分享:

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对抗的东西方冷战时代(20世纪) - 民主社会主义(北欧福利国模式)+自由民族主义(南非曼德拉精神)互补共存的南北对话(21世纪前期)-世界自由社会主义 (中华世界大同的乌托邦理想)。

我在罗丹博物馆的著名雕塑“思考者”下沉思
我在罗丹博物馆的著名雕塑“思考者”下沉思


屈原《离骚》曰:“路漫漫其佾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算是本篇政治学笔记对未来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