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星期五

深入到南部非洲丛林探险

先和非洲象(African Elephant)打个招呼!亚洲象是其近亲,体型只比它稍微小,两者都同样有长鼻子、蒲扇般的大耳朵和柱子般的腿部,但亚洲象只有雄象才长有象牙,而非洲象无论雌雄,都长有粗长的象牙。它们之间还有个区别,亚洲象的额头有两个隆起的部分,非洲象的额头则是扁平状。

非洲象属象科,体躯庞大而笨重,是现存陆地最大和第二高的动物 (标本收藏于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非洲象属象科,体躯庞大而笨重,是现存陆地最大和第二高的动物 (标本收藏于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500多年前,在欧洲白人未到非洲大陆活动之前,那里有800多万头非洲象。随着人类大规模猎杀和侵占其栖息地,如今只剩下40多万头象,还依然受到偷猎的严重威胁,每年被杀的大象约2-3万头,因而被列为濒危的物种。

非洲象正在乔贝河边散步
非洲象正在乔贝河边散步

非洲象耳朵大,用长鼻子闻、吃、交流、控制物体、驱赶蚊蝇和洗澡。它们并不直接通过鼻子喝水,而是用鼻子吸水再喷入口中。其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平时的叫声非常低沉,但受惊吓或威胁时,可变得非常高亢。食物包括草、树叶、灌木、水果和蔬菜等,每天要喝30-50加仑的水。胃口极大,不可避免践踏庄稼和农作物时,与人类发生冲突。

非洲象正在进食
非洲象正在进食

非洲象喜爱群体生活,有共同血缘关系的象群,关系会比较紧密。一般由10-30头大象组成,由一头老雌象带领,平均年龄在65-70岁。雄象可与多头母象交配同居,发春期间性情暴躁,会主动攻击其他动物。这时眼部分泌物增多,腿上会有尿液滴下。若是雄象和雌象正在亲热,它们还会相互卷住对方的鼻子互传爱意。

非洲象群在灌木丛中活动,让我们近距离观察
非洲象群在灌木丛中活动,让我们近距离观察

母象怀孕期大约为22个月(哺乳动物中最长的),每隔4-9年产下一仔(双胞胎极为罕见)。幼象约三岁时才断奶,但会同母象生活8-10年。不管象群遭遇多大的危险,母象也绝不会扔下幼象独自逃命。象王和雌象一直生活在一起,雄象在14岁青春期离开象群。

越野车靠近象群时,雌头象会示意警告勿近
越野车靠近象群时,雌头象会示意警告勿近

在非洲野外,人类从未发现过自然死亡的野象尸体。有人认为象在临死前会有感应,孤独的离开象群,走向象群的神秘墓地。而另一种说法是,其他象会掩埋同伴的尸体,不让它暴尸荒野。

接下来出场的南非水牛,又称为“好望角水牛”(Cape Buffalo),是产于非洲的牛科动物,平均寿命 15-20 年,生活在沼泽、平原和森林。它不论雌雄,都有独特弯曲的头角,平时那对愠怒的目光,一副不可侵犯的模样。

南非水牛是非洲最成功的群居素食动物,依靠群体力量生活在凶险的草原,群体生活可多达千多只,可交错在不同牛群内游走活动,只有年老或受伤的水牛才会落单。统领牛群的母牛,享有最好草料的权利。


南非水牛也捧场出来露面
南非水牛也捧场出来露面

雌牛通常 在5 岁左右诞下首胎,之后隔年生产,雄性大概 7 岁开始交配,怀孕期近一年,小牛出生后几小时便可自己走动。小牛夭折率高达 80%,10 个月大断奶,15 个月大左右,便会被逐出牛群,自行投靠其他同龄牛群。

顾名思义,非洲水牛可说是无水不欢,每天至少喝水一次,从不远离水源。它们是夜行动物,日间会避开烈日高温,躲在阴凉处或浸泡在水池或泥泞中,使身体凉快。与亚洲水牛不同的是,它们没被人类驯化,平常虽不凶猛,但落单的雄牛,或是保护小水牛的雌牛,比平常凶猛,较狮子和豹更危险,亦是非洲伤人最多的动物之一。

非洲水牛可能是狮子喜欢的猎物,却非好欺负的弱者。其实狮子每次攻击水牛,均是生死相搏,一不小心,反被水牛撞死撞伤并非奇事。狩猎水牛时,狮子通常成群出动,攻击落单或体弱的水牛。水牛团结起来时,连狮子也不敢招惹它们。

在水牛附近,出现了一大群的黑斑羚(Impala),它耳宽大,皮毛呈金黄色、红色或红褐色,腹部是白色,背脊有黑色条纹,四肢长,略带红棕色。它们栖息在中南部的非洲森林、草原和灌木丛中,数量达2百万只,平均寿命为12年。

黑斑羚以优雅的姿势,和杰出的跳跃能力而出名,受惊时,它们可以跳起3公尺高,9公尺远
黑斑羚以优雅的姿势,和杰出的跳跃能力而出名,受惊时,它们可以跳起3公尺高,9公尺远

雄斑羚在一岁半时便可交配,但要等到3岁后,成功打败对手,夺得族群首领后,才有资格跟雌斑羚和幼羚集群活动。当雌斑羚觅食时,雄羚就设法与她们交配,生下自己的后代。如果其他雄斑羚擅闯领地,它便立即将其驱赶,有时会发生激烈打斗。失败的一方将被迫离开,失去交配权。

黑斑羚经常大群地在水边灌木丛中活动
黑斑羚经常大群地在水边灌木丛中活动

黑斑羚的怀孕时间,一般是半年左右,大都是单胎。雌斑羚临近生产时,会独自离群生产。幼斑羚出生后的头两天,会被藏在隐蔽处。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在于所有幼斑羚,几乎在数天内一起出生,这种“羚海战术”,可防止它们全被吃掉而绝种。

雌斑羚和幼羚们正在森林里悠闲地进食
雌斑羚和幼羚们正在森林里悠闲地进食

黑斑羚的家庭是留女不留男,雄斑羚也会将自己八个月大的雄性后代赶出群体,让他们自谋生路,也尽力防止雌斑羚离开领地。被赶出群体的年轻雄斑羚羊和挑战失利者,会组成临时的单身汉群体(bachelor herds)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向雄斑羚首领,再次发起挑战。

红水羚(Red Lechwe)是中型羚羊,体色主要为栗色,身体有股难闻的味度,一般狮子都不会猎杀它们,除非在非常饥饿的情況下,才会追捕充饥。只有雄羚有細長的角,角呈螺旋型并向后弯,大部分分布在非洲南部的河滨草原,那里较易得到飲水及覓食。当雨季河水泛滥时,就往灌木丛迁移。

雌水羚和幼水羚多在水边生活,雄水羚则生活离水源较远的陆地
雌水羚和幼水羚多在水边生活,雄水羚则生活离水源较远的陆地

大角斑羚(Greater Kudu)是所有羚羊的最大种类,个子巨大,角上有点旋转,所以又称“大羚羊”。它们虽然感觉敏锐,警惕性高,但行动缓慢,易被天敌追上。常以小群同栖,白天炎热时休息,清晨和傍晚出来活动,吃树叶、灌木、果子及草,寿命15-20年。

大角斑羚因头部具美丽的花纹和剑状的长角,而被人们大量猎取做为装饰品(摄于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大角斑羚因头部具美丽的花纹和剑状的长角,而被人们大量猎取做为装饰品(摄于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我的狮子朋友,正在瞄准前方树丛中落单的大角斑羚
我的狮子朋友,正在瞄准前方树丛中落单的大角斑羚

随后是逗趣的狒狒(Baboon)登场。它们主要栖息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热带雨林、草原和高原山地。

狒狒是东非大裂谷特有的大型杂食猴类,属于濒于灭绝的珍稀动物(摄于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狒狒是东非大裂谷特有的大型杂食猴类,属于濒于灭绝的珍稀动物(摄于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狒狒们的头部粗长,眉弓突出,眼深陷,吻部突出,小耳朵,有完成复杂抽象推理的能力,能发出尖叫声,四肢粗短,毛黄褐色,臀部有色彩鲜艳的胼胝。野生寿命约20年,主要天敌是豹。

狒狒的臀部有色彩鲜艳的胼胝
狒狒的臀部有色彩鲜艳的胼胝

每群狒狒约十几只至百余只,是猴类社群生活最严密的族群,有明显的等级和严明的纪律,惩罚的残酷令人骇怕。野生狒狒群体每经过几年,就会发生争战,或分群或换王。它们和人类吵架、打架模式一模一样,先是瞪眼睛、竖胡子,放开喉咙大吼,再挥拳头进行威胁。

狒狒白天主要在地面活动,也爬到树上睡觉或觅食,善游泳,夜间栖于大树枝或岩洞中
狒狒白天主要在地面活动,也爬到树上睡觉或觅食,善游泳,夜间栖于大树枝或岩洞中

当然,狒狒群并非一直争战,新王产生后,有段相当长的时间,群体关系会很安稳,繁殖迅速增长。狒王就会不时主动,对地位低的雄狒、雌狒表示友好,象征性为它们理毛,以巩固其地位。群狒也会争相拍狒王的“马屁”,尽力使狒王的毛,总是光滑突出。研究显示,狒狒相互间梳理皮毛,有助于消除彼此紧张的情绪。

狒狒在公路上肆无忌惮的狒狒,相互间梳理皮毛
狒狒在公路上肆无忌惮,相互间梳理皮毛

雌狒约在10岁达到性成熟,到30岁停止生育。没有固定繁殖季节,每3-6年产一胎,每胎产一仔,孕期6-7个月。幼崽需要哺乳3年,7-10岁时才完全独立。 幼狒得到全群保护,雌狒生了幼仔会受优待,怀中的幼狒,会让其他示好的雌狒抱,这也是狒狒王国笼络感情的方式。研究发现,喜欢聚堆交流的幼仔们,存活率也较高。

狒狒群由健壮的雄狒王率领,群内有专门担任警卫的眺望者,负责警告外敌的入侵。狒王率领年轻力壮的雄狒与敌对抗,母狒和幼狒则迅速撤退。雌狒面临危险时,也会向伙伴们发出求救信号。因为对外比较团结,使其成为自然界唯一敢和狮子作战的动物,一般3-5只狒狒,就可以集体搏杀一只狮子。

疣猪(Warthog)两眼下的皮肤,各长出一对大疣而得名,雄猪在獠牙上,更长出一对较小的疣。它们挖土取食时,这些疣有助于保护眼睛。雄猪的上獠牙很大, 而且向上及向外急弯,短而尖的下獠牙可当武器。它们喜欢洗泥巴澡,以消暑和消灭身上的寄生虫。

疣猪所占地盘界限分明,基本都是穴居。虽然它们善于挖洞,主要是利用其他动物已挖好的洞穴为家,进洞时后半身先入,头始终对着洞口。每天早上出洞时,先用獠牙从洞穴中高速冲出,防范任何可能在洞口等待的掠食者。

疣猪日间觅食,吃青草、苔草及块茎植物,偶尔也会吃些腐肉
疣猪日间觅食,吃青草、苔草及块茎植物,偶尔也会吃些腐肉

疣猪择偶后,同季就不另觅伴侣。一窝产仔2到6只,最多可产10仔。幼猪在雨季来临时出生,豪雨会带来充裕的食物。但幼猪的死亡率很高,平均来说,4只幼猪中只有1只可存活。许多不是在雨季中溺毙,就是成为狮、豹及狼的猎物。不过,幼猪们发育成长得很快。

疣猪全家总动员(摄于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疣猪全家总动员(摄于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最后出场的是长颈鹿(Giraffe)。它们高达18英呎,是世界上最高的陆生哺乳动物。它们由古罗马人为其起名,意即“骆驼和豹的杂交体”,主要分布在非洲草原上。据古生物学考证,长颈鹿起源于亚洲,最早由中新世初期的鹿科动物分化而来。

在中国徐州发现的东汉画像石上,绘有多只“麒麟”,其中至少三只,具有长颈鹿的典型特征。晋代李石所著《续博物志》,记录非洲索马里沿岸“拨拔力古国”出产的异兽,身高一丈余颈长九尺。明朝时郑和远洋船队航行到东非,曾带两只长颈鹿回北京,被当时人认为是麒麟,举国喧腾。由于长颈鹿在索马里语为“基林”(Giri),发音与“麒麟”相近,更使中国人确信,它就是古代传说中象征祥瑞的麒麟。

长颈鹿的听、视觉非常敏锐,眼睛可看到背后,平时沉默少发出声音,身上覆盖着大而不规则的黄色、黑色或深褐色的斑块,头上长着一对终生不会脱掉的短角,看似非常乖巧可爱。它们平时悠闲行走,但遇到攻击时,能以60公里的时速快跑。由于心脏过小,使它不能长跑,便用蹄子猛踢对方的要害。

对于长颈鹿来说,睡眠是件棘手之事,甚至会面临危险。每天睡眠只有20分钟到两小时之间,多数是睁眼站着短睡。由于脖子太长,睡觉时常将脑袋靠在树枝上,以免脖子过于疲劳。当它们进入熟睡时,也需要躺下休息,但从地上站起,要花费整整1分钟的时间,这使得逃生能力大打折扣,更多时候宁可站着睡觉。

长颈鹿的长脖子,可以吃到树冠上的叶子,却给饮水造成困难
长颈鹿的长脖子,可以吃到树冠上的叶子,却给饮水造成困难

雄性长颈鹿会通过品尝母鹿的尿液,判断对方的发情状态,还使用长脖子与其他雄鹿搏斗。搏击力量越强,越容易获得与雌鹿交配的机会。雄鹿彼此之间,也常用脖子彼此碰撞挑逗,这些亲昵动作会持续一个小时之久,而同性性行为,据说比异性性行为还要多。

母长颈鹿的怀孕期,为14到15个月,产一胎。 母鹿以站立生产,待羊膜破裂,幼鹿便落地而生,数小时后即可奔跑。幼鹿出生后首两周,受母鹿庇护。虽然成年鹿不畏敌害的侵袭,幼鹿却会遭受狮子、豹和鬣狗攻击,只有大约25-50%的幼鹿,能存活至成年。

夕阳余晖下的非洲草原,大地看似沉寂,生存之战的好戏却刚开始
夕阳余晖下的非洲草原,大地看似沉寂,生存之战的好戏却刚开始

夕阳西下,我们也该告别了护法狮子,从博茨瓦纳起程回津巴布韦,在詹比西河宾馆再住宿一夜。我的南部非洲四国旅行也将近尾声,隔天经南非约翰尼斯堡机场转机回新加坡。

机翼下的约翰尼斯堡
机翼下的约翰尼斯堡

与“万兽之王”结伴同行

想要穿越乔贝国家公园,游客需要一辆越野车,由当地专业导游边驾边讲解。

越野车准备出发去森林探险
越野车准备出发去森林探险

游客只要想到非洲,就算不是第一反应,浮现脑海将是那些巨大而奇特的动物图像。在地球上没有其他地区,能够观察和拍摄如此众多的大型野生动物,或者让游客有更多机会,与动物们近距离进行互动。

讲解员解释猎枪的使用方法,可以危急时进行自卫
讲解员解释猎枪的使用方法,可以危急时进行自卫

让我们一起去打猎
让我们一起去打猎

 “非洲五霸”(African Big Five)这个术语,由西方白人狩猎者创造,指的是五种他们认为最危险的狩猎对象:大象、狮子、豹子、犀牛和水牛。拥有上述动物的非洲国家,狩猎现已被禁止,或者严格控制(至少表面上如此),但“五霸”这个标签至今依然有效,很多游客到非洲,就指明要看这些野生动物活动。

“非洲五霸”之一的狮子出山了!
“非洲五霸”之一的狮子出山了!

非洲狮子(African Lion)属于猫亚科的大型猎食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大草原和森林。它们全身长着黄褐色短毛,前脚非常有力,利于攻击猎物,尾巴又粗又长,短跑时的爆发力很强,使它们享有“万兽之王”的美誉。它们唯一的近亲 - 亚洲狮,目前只生活在印度的吉尔国家森林公园,在伊拉克与伊朗等国的野生亚洲狮子已经绝迹。

古希腊人的亚洲狮子雕塑(收藏于雅典博物馆),你可以看到它们与非洲狮子的差异
古希腊人的亚洲狮子雕塑(收藏于雅典博物馆),你可以看到它们与非洲狮子的差异

狮子这种独特的猫科动物,形成很有凝聚力的团队,分工合作和分享猎物。它们是典型的母系社会体制,最大的狮群大约有3只公狮及4 - 12只母狮,彼此有血缘关系,共同养育后代。雄师则常常处于轮换状态,在一个狮群中停留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年。

我不禁想起华盛顿博物馆看的一蝠名画:“与狮同窟”
我不禁想起华盛顿博物馆看的一蝠名画:“与狮同窟”

雄狮最引人注目的形象,是环绕头、颈、肩至胸的长长的鬃毛,这几乎成了王者的象征,更容易获得雌狮们的青睐。它们在狮群里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传宗接代、夺取或捍卫领地,一旦别的雄狮在战斗中取而代之,新狮王会杀死原狮群中的幼狮,让雌狮为其生育后代。

雄狮一般不参与捕食,善于奔跑的雌狮,才是狮群主要的狩猎者。只有当群体遇到大野牛,或更大型的猎物,雌狮们束手无策时,雄狮才会插手参与捕猎行动,不过这种情况甚少发生。雄狮大爷平时宁肯去抢夺其他动物的战利品,或是吃它们吃剩的腐肉,也不会轻易冒险去捕猎。

雌狮正和幼狮亲昵
雌狮正和幼狮亲昵

雌狮每年产仔一次,一胎可产五仔。幼狮出生后,母狮会喂奶,过3个月大,幼狮们就可以吃肉,但它们仍吃奶直到6个月大。和家猫一样,母狮叨着幼狮的后颈,把它们一个个带到安全的地方。在幼狮面前,雄狮偶尔也会放下“狮王”的架子,流露出对骨肉的关心。

幼狮们多数时间彼此打闹嬉戏,从中学习日后捕猎生活的技巧,只用很短的时间用来捕食
幼狮们多数时间彼此打闹嬉戏,从中学习日后捕猎生活的技巧,只用很短的时间用来捕食

我先亲近幼狮,它才出世几个月,已经是孤儿,被公园管理员领养
我先亲近幼狮,它才出世几个月,已经是孤儿,被公园管理员领养

我开始和大狮子亲近,让它们熟悉我的味道,可别把我当“点心”
我开始和大狮子亲近,让它们熟悉我的味道,可别把我当“点心”

雌狮子们大多在夜晚猎食,有可能会游戈巡逻50-400平方公里。虽然它们可以猎食任何动物,但主要的食物还是斑马、疣猪、羚羊和水牛。一旦它们狠狠咬住猎物的喉部,任凭猎物怎么挣扎都不松口,直到猎物奄奄一息。但雌狮单枪匹马捕食猎物,成功率并不高,仅有10%,若和其他狮子合作围捕,成功的机率就会增加至20%。

等狮子们熟悉我们的味道,就可以出发前进丛林
等狮子们熟悉我们的味道,就可以出发前进丛林

有“万兽之王”充当我的“先锋”和左右“护法”开道出巡,丛林群兽望风逃窜、所向披靡
有“万兽之王”充当我的“先锋”和左右“护法”开道出巡,丛林群兽望风逃窜、所向披靡

巡游于乔贝河

乔贝河水清波静,搭乘游览船巡游,非常轻松舒适,但对于摄影发烧友而言,往往同一时间內,船的左边有河马游泳,右边岸上有大象戏水,可片刻也闲不住。河边连缀成片的草地,为羚羊、水牛等食草动物,提供了牧草,也吸引各种肉食动物。

游览船巡游水上,实在逍遥快活
游览船巡游水上,实在逍遥快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非洲鱼鹰(African fish eagle) ,其正式学名为“吼海雕”(Haliaeetus vocifer)。它是隼形目鹰科的中型猛禽,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而有〝非洲海雕〞之称。全身大多呈棕色,头部、胸部和尾部呈雪白色,有一双强有力的黑色翅膀。它眼珠中间有个瞳孔,在旁边还另有个瞳孔,视力是人类的8倍,有助于锁定目标和捕捉猎物。

非洲鱼鹰正在守护河边枯树上的鸟巢,一副唯我独尊状
非洲鱼鹰正在守护河边枯树上的鸟巢,一副唯我独尊状

鱼鹰常出现在淡水湖、蓄水池和河流附近,主要食物是鱼,也会吃水鸟、小龟、幼鳄和腐肉等。它在树上看到鱼后,就会突然向下俯冲,在水面伸出爪子把鱼抓牢,再拉出水面,带回自己栖息的树上进食。若一只鱼鹰尝试捕捉一尾大鱼,会先抓住鱼身,用自己的翅膀充当双桨,往岸边游去后再进食。

鱼鹰的繁殖季节在旱季,巢通常筑在大树上,建材一般为树皮及其他木料。雌鹰每次会生下1-3颗蛋,孵蛋期约42到45天。孵蛋大部分由雌性做,但当雌鹰出外捕猎时,雄鹰亦会协助孵蛋。雏鸟并不同时孵出,通常会相隔数天,长羽毛约70-75天。雏鸟约8星期后,已能自行觅食。

埃及雁(Egyptian goose)俗名〝秃雁〞,为鸭科雁属的鸟类,分布于埃及、中国华北等地区。眼睛棕色,眼窝处有对似戴上墨镜的红眼圈,大红而扁平的利嘴,颈部为巧克力色,背部、臀部和尾巴皆为黑色。它拥有一对善于飞行的大翅膀,由排列整齐的黑白两色构成,有粉红色的长脚,和一双善泳的连三蹼脚掌。

埃及雁属于凶悍型的水鸟,领域性非常强,常袭击误闯其领地的小型鸭类
埃及雁属于凶悍型的水鸟,领域性非常强,常袭击误闯其领地的小型鸭类

埃及雁过着早出晚归的生活,清晨及黄昏为觅食时间,常成群集结于河畔觅食,但夜晚却各百自回巢过夜。求偶时,雌鸟会主动采取攻势,使出浑身解数引诱雄鸟群,雄鸟之间必须倚靠武力决定交配权。配对后,雌雄形影相随,成双成对活跃于草原上,选择筑巢地点,每窝产蛋5-10粒,孵化期为30天。

钳嘴鹳(Open-billed Stork)是吃水蜗牛的小型鹳,浑身漆黑,羽毛尖端略显褐色。当它嘴闭合时,浅黄色厚实的长喙,留有不合拢的宽缝口,显得比较滑稽,却是长期为适应叼蜗牛的习性,演化成的利器。

钳嘴鹳与埃及圣鹮,喜欢群栖在沼泽或河边
钳嘴鹳与埃及圣鹮,喜欢群栖在沼泽或河边

埃及圣鹮(Sacred lbis),别名“埃及圣朱鹭”,为朱鹭科鹮属,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伊拉克东南部及埃及。成鸟长68公寸,除了雪白身部,其头、颈、 脚、长而弯曲的嘴皆是黑色。它们在树上筑巢,会与其他水鸟和平共处,常出现于沼泽地、水田或海岸,安静而不喧哗,偶而才发出哇声。它们以蛙类、虾、蟹、昆虫等为主食,每次产2-3粒蛋。雏鸟呈灰白色,喙较少,颈上有少许羽毛。

在古埃及,埃及圣鹮备受尊崇,常被制成木乃伊,成为“托德神”的象征(收藏于维也纳博物馆)
在古埃及,埃及圣鹮备受尊崇,常被制成木乃伊,成为“托德神”的象征(收藏于维也纳博物馆)

西方历史学者,例如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及古罗马史家老普林尼都记载,古埃及人相信埃及圣鹮可以对抗蛇,还指只要将它作为祭牲,就可以杀死传播瘟疫的苍蝇,也是尼罗河水泛滥带来丰收的象征。

大白鹭(Great white egret),别名“白鹭鸶”,归入鹭科鹭属, 其颈、翅和脚甚长,全身洁白,筑巢于高树上或芦苇丛中,多集群营巢。巢简陋,通常由枯枝、干草等搭成。每年繁殖1窝,繁殖期为4-7月,每窝一般产卵4枚,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育,孵化期25-26天,雏鸟1个月后即可飞翔和离巢。

大白鹭是体型最大的白鹭
大白鹭是体型最大的白鹭

大鱼狗(Giant Kingfisher)是体形较大的水鸟,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常独栖在近水边,包括小河、出海口、海滨和池塘的树枝上或岩石上。翼黑色,喙大而尖、黑色上体有精美的白色椭圆,或其他形状的大斑点,脚甚短,趾细弱。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

大鱼狗雌雄共同在海岸或湖泊河流的堤岸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巢无铺垫
大鱼狗雌雄共同在海岸或湖泊河流的堤岸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巢无铺垫

大鱼狗飞翔时不断鸣叫,尤其急速钻入水中捕猎时,鸣声更大。繁殖期在每年8月-1月。雌鸟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22-24天。雏鸟孵出后,前5天眼不能视物,过后就可以看到东西,并长出羽毛。

非洲最大的水生哺乳类动物是河马(Hippopotamus ,英文常缩写成“hippo”),属于河马科,重超过2千公斤,长3至4公尺,也是陆上第三大的动物,仅次于白犀牛与大象。最早的河马化石,属于来自非洲的肯亚河马属,大约是1600万年前。

河马的名字虽然有“马”,但与马没有任何关连,最亲近的亲戚却是鲸鱼、海豚等海上哺乳类动物,只是古希腊人对这种强悍野兽的称呼。河马的体型很像猪,把它们称为“河中之猪”更为贴切。

河马随地大小便,常常是边走边排泄,还在生气时把自已的粪便当暗器,向挑衅者丢去
河马随地大小便,常常是边走边排泄,还在生气时把自已的粪便当暗器,向挑衅者丢去

河马头大、嘴阔、耳小、躯体像个粗圆桶、黑褐色皮肤裸露、尾短、四肢短粗有四指、略有蹼。皮格外厚,长时间曝晒后,会分泌粉红色的油脂,使它可以毫不费力从水中浮起。鼻孔与上方的眼睛和耳朵呈条直线,潜伏水中只须将头微露水面,就能嗅、视、听兼呼吸。其皮上水分的蒸发量,比其他哺乳动物多,必须待在潮湿的栖息地以防脱水。

河马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能在水中待超过30分钟
河马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能在水中待超过30分钟

由于河马的鄂部关节较后,可撑开将近150度,其四根獠牙咬力惊人。性情暴躁而凶猛,领地意识很强,有不速之客误闯进领地,就会用獠牙攻击,可轻易将一条成年鳄鱼咬成两截,绝对是河流中的霸主,几乎没有天敌。它们也是非洲杀死最多人的动物,每年至少有20多人,丧生在它们的血盆大口之下。但人类还是河马唯一的天敌,使它们的分布范围,缩小至非洲热带的河流间。

牛背鹭(Cattle egret)别名“黄头鹭”,是鹭科牛背鹭属中仅有的种类,广泛分布于欧亚非各大洲,处于频危状态,是世界上唯一不以食鱼,而以昆虫为主食的鹭鸟。牛背鹭与家禽,尤其是老黄牛和睦相处,喜好跟随牛后捕食昆虫,故为益鸟。它们喜欢在牛背上歇息,形成依附关系,而得到“牛背鹭”的名字。

牛背鹭、河马和大白鹭
牛背鹭、河马和大白鹭

非洲爬行动物也多种多样,包括数百种蛇和蜥蜴,真正有危险性就是著名的尼罗鳄。它们一般只吃鱼,不过大型鳄鱼,专在河里伏击羚羊、水牛、斑马和其他动物,偶尔咬死过人。它们分布于尼罗河流域及东南部非洲,在马达加斯加岛也有分布。

鳄鱼是种古老的生物,曾与恐龙在同个时代生存,如今恐龙只剩化石,而它们依然在地球上扮演着狠角色。亿万年来,它的体形、生活习性,都没有太大的改变,长大的嘴巴、锋利的牙齿、突起的眼睛以及披着像盔甲般的凹凸鳞甲,光从长相就令人心惊胆跳。

尼罗鳄体色为橄榄绿色至啡色,有暗淡的横带纹黑。成年鳄非常强壮,尾巴强而有力,体重可重达一吨。成年鳄会吞下石块,有助于水底保持平衡,日出时则会上岸作日光浴。旱季期间,它会躲藏地底下避暑,直到下个雨季来临。

尼罗鳄是全数23种鳄鱼当中,被人类研究最多的一种
尼罗鳄是全数23种鳄鱼当中,被人类研究最多的一种

鳄鱼的视觉和听觉都很敏锐,外观似笨拙,但动作非常灵活。它们捕猎时喜欢隐匿水中,袭击弱小或离群落单的动物。它把陆上动物拖入水中,让它们溺水而死。由于牙齿不能帮它们咀嚼,便在水中扭动身体,把猎物撕开,再吞到肚内。如果鳄鱼捕到水中的大型动物,就把猎物拖到陆地上,让它们窒息而死。要是猎物太大吞不下去,鳄鱼就把死去的猎物扔在一旁,等它慢慢腐烂到可以吞下去时再享用。

尼罗鳄善于游泳
尼罗鳄善于游泳

尼罗鳄繁殖期为11月-4月,雌鳄通常在沙质岸上挖掘洞穴,产卵40-60枚。孵化期约80-90天。对于鳄鱼蛋来说,水灾和尼罗河巨蜥是最大的威胁。幼鳄以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昆虫等为食,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鱼、两栖类和爬行动物等。

在河边晒日光浴的两只尼罗鳄
在河边晒日光浴的两只尼罗鳄

尼罗巨蜥(Monitor Lizard)会分进合击盗取鳄鱼蛋,先由只巨蜥负责引开母鳄离开巢穴,其他的巨蜥则进入盗蛋。作为饵诱的巨蜥,之后会回来分赃同吃,母鳄只能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