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星期一

法老陵墓空山谷

古埃及法老最热衷的两件事,首要是修神庙,其次是修陵墓,准备死后的归属。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华夏民族,国家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祭祀与战争,例如《左传. 文公13年》就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除头等大事双方都强调"敬天法祖"很相似外,次等大事就可看出东西两大文明价值观的不同:前者看重未知的来世彼岸;后者重视的是今生的千秋功业。

埃及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虽向世人嚣张地昭示着法老们的财富与权势,但也吸引无数盗墓者觊觎的目光,几乎没有一位法老王能在死后逃避盗贼的侵扰。因此埃及上百座的金字塔里,从没一座里头有木乃伊或陪葬品被发现。

早在中王国时代或更早,古埃及地方长官和贵族便开始将坟墓建在悬崖峭壁间。后来,定都底比斯(Thebes)的新王国法老们,吸取了前朝的教训,选址一处遥远的空旷地,这就是今日卢克索(Luxor)西南,距离尼罗河1.5公里的阿尔库伦(Al-Qurn)山谷的“真理之地”(Place of Truth),现在则习称为“帝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这些法老希望透过建造隐蔽的陵寝,永享来世的财富。

帝王谷的鸟瞰与陵墓标示图
帝王谷的鸟瞰与陵墓标示图

陵墓的选址因素

最近的考古发现认为,阿孟霍普特一世(Amenhotep I)可能是第一位埋葬此谷的法老。他在公元前1504年,曾建立麦地纳修道院附近的小村庄,使帝王谷的工匠及其子孙安置在那里。这些工匠们平时吃好住好,终生享福利特权,被称为“真理之地的仆人”,世代受法老派来的卫队保护。

为什么新王国的法老们会相中帝王谷呢?

古埃及人和印度人一样,相信转世重生,认为死亡不过是生命循环中寻常的一步。在古埃及人的哲学体系中,太阳每天都要经历生命循环的过程:上午是精力旺盛的少年;中午是成熟稳重的中年;日落时是衰弱蹒跚的老人,并在太阳落入西方地平线的刹那间死亡,到黎明时的冉冉重生。他们相信宇宙是永恒的,人的生命也是永恒宇宙中的一部分,因此特别重视丧葬,以确保死后得到永生。

帝王谷距离古都底比斯大约1小时车程,人烟稀少,相对也易于守护。而从底比斯平原的尼罗河东岸看来,帝王谷正好处于落日的位置,古埃及人自然而然将它与来世联想在一块。同样地,古王国时期的埃及人将金字塔,建在尼罗河的西岸也非偶然,在他们的眼中, 西方含有长眠/死亡/阴间入口之意。此后,那幽静的山谷和炙热的峭壁, 便成为法老们等待着永生降临的陵寝。加上山型奇特,有一处类似金字塔的山型,风水极佳,便吸引历代法老们的青睐。

至今为止,帝王谷已被发现有62座陵墓,包括古埃及新王国时代的18至20王朝时期的40位法老,以及他们宠信的22位贵胄勋爵的坟墓在内。这当中包括最知名的几位法老,如图特摩斯三世(Tuthmes III)、阿孟霍普特三世(Amenhotep III)、塞提一世(Seti I)和他的儿子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

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木乃伊,发现于帝王谷,现收藏于开罗博物馆
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木乃伊,发现于帝王谷,现收藏于开罗博物馆

18王朝的法老们,常与妻子合葬在帝王谷里,但其他王朝的王后和没继承王位的王子,则分葬在帝王谷南面2公里外的皇后谷(Valley of the Queens)中。



通常法老登基后,就会立即动手兴建自己的陵墓,至于陵墓的华丽与规模,端视当时的国力水平与法老在位时间的长短。帝王谷坟墓中,有许多墓穴的建筑精美壮观与布局完整,也有些尚未完工,壁画只画一半,就因法老夭折而草草了事,这就是典型“人走茶凉”的最佳写照。



法老们和中国帝皇一样心理,后事总是极尽奢华之能事,这在盗墓贼看来,诱惑实在太大。偏偏他们在帝王谷里选定的墓穴位置又彼此靠近,以便集中守护,却无形中给盗墓贼提供下手的便利。他们要么暗渡陈仓,要么明火执仗,要么与地方政府或守护者相互勾结,进行疯狂的盗墓活动,甚至在墓室墙上留下得意的留言。



后来的法老看情况不妙,不得不一次次将他们先祖的遗骸迁葬。最后找不到更合适的地方,由祭司们把法老的木乃伊收集起来,集中埋葬在两个坟墓里,迟至19世纪才被发现。它们比金字塔的主人们幸运,脱离了财富的环绕,这些木乃伊留存下来,大部分安置在博物馆。

谷内守卫森严

所有导游禁止在墓穴为游客讲解,因此,谷外的访客中心(Vistors Centre)会介绍帝王谷的历史与提供谷内的信息。访客中心也会播出一部关于英国考古学家霍华. 卡特(Howard Carter)的历史纪录片,讲述发现图坦卡门陵墓(Tomb of Tutankhamun)的过程。

帝王谷的开放时间从清晨六时到傍晚,每买一张票可任选3处墓穴参观,如果想多看几处,就得另外买票。谷内有小型电动游景火车(Tuf-Tuf)穿梭于访客中心和陵墓之间,免得游客在酷热的严夏季节行走中暑,但车票不包括在门票内。


乘坐游景车穿梭在帝王谷中
乘坐游景车穿梭在帝王谷中

帝王谷有的陵墓不对外开放,有些则因整修而暂时关闭。为减少游客带来的湿气,造成古迹的损害,目前轮流开放给游客参观的陵墓只有18处。重要的陵墓大多位于东谷,西谷的陵墓目前只一处对外开放,游客亦需另行购票,方可进入参观。

游客参观时,也要保持肃穆,只能以单程的路线魚貫地进出,以缩短入内参观时间及減低对墓穴壁画的损害程度。他们也严禁游客在陵墓內拍照,因此只能拍拍入口处的外观。

墓穴走廓的壁画(明信片)
墓穴走廓的壁画(明信片)



等我回到新加坡不久,报章就报道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扎西. 哈瓦斯发出的警告。他说:“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参观帝王谷,湿气和真菌正在侵蚀法老墓的墙壁。通风不好再加上游客呼出气息的侵蚀,正给墓内的雕刻和壁画造成损坏。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法老墓会在100年到500年内消失。”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已决定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如安装新通风系统、控制游客数量及关闭部分法老墓等,不排除以后只让游客参观复制品。

2009年6日14日那天,在所有开放的陵墓中,限于行程时间,我的埃及导游选了东谷三处相互靠近的陵墓参观,那就是图特摩斯三世陵墓(编号KV 34: Tomb of Tuthmes III)、西普塔陵墓(编号KV 47: Tomb of Siptah)和塔渥丝瑞和赛特纳克特陵墓(编号KV 14: Tomb of Tawosret & Sethnakt)。由于帝王谷的英文缩写为KV,故这星的皇家陵墓均按照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KV”为开头编号.

帝王谷的陵墓全建在地下,犹如地下迷宫,这就是希腊人保萨尼亚斯(Pausanias)等作家,曾提起的“谷中管狀通道”。这类犹如“注射筒型” 的陵墓,在山丘内穿插交错,有时较后兴建的坟墓,还会挖到前人坟墓而紧急转弯,让坟墓变得曲曲折折,相当有趣。

帝王谷的陵墓犹如地下迷宫
帝王谷的陵墓犹如地下迷宫



各陵墓无论在穴深、开凿广度和轮廓都有差异,连墓室、楼梯、走廊、大厅、壁画及棺椁,都根据当时的建筑风格,用鲜明的颜色点缀。即使设计外观各异,但都有个千篇一律的共同主题,那就是突出祭仪的场景、宗教性文本如祈祷经文《亡灵书》》(The Book of the Dead)、太阳船的图案等。

帝王谷陵墓都突出祭仪的场景(明信片)
帝王谷陵墓都突出祭仪的场景(明信片)



古埃及人认为,现世是短暂的,死后世界(来世)才是永恒的。人死后灵魂并不会随着肉体灭亡,反而是肉体的死亡,为灵魂开启了通往永生的大门。由于死后灵魂将来到冥界,接受死亡审判,若在世的行为合乎公理和正义,则将能得到永生。

死亡审判连法老也无法躲避,死者被死神阿努比斯(Anubis)带到审判厅,眼睁睁地看着真理女神玛阿特(Maat)秤他的心脏,智慧之神托特(Thoth)记录审判结果。

亡灵书又称为《死者之书》,通常写在纸莎草上或刻于墓室墙壁上,内容多为死者如何面对死后审判、如何应答以获得永生。除此之外,更写着特地为死者所做的巫术咒语、礼仪箴言、各种神名和颂赞神明的诗歌,用来帮助亡灵通过试炼,获得好的结果。

玛阿特(图中站在死者左边)在冥王宝座前,秤死者的心脏
玛阿特(图中站在死者左边)在冥王宝座前,秤死者的心脏



秤的另一边,摆着一根羽毛,那是维持宇宙的秩序与和谐的原则。如果秤的两边一样重,那就表示死者生前确实正直诚实,冥王奥西利斯(Osiris)将赐予永生;反之,玛阿特将把他的邪恶灵魂,丢给可怕的怪物吞噬而永远消逝,这也就是帝王谷为何也称“真理之地”的原因,因为“真理”总免不了受后世的“审判”。

冥王奥西利斯的玄武岩雕像 (收藏于维也纳博物馆)
冥王奥西利斯的玄武岩雕像 (收藏于维也纳博物馆)



由古埃及宗教里的“玛阿特”概念,引申到政治伦理学上,象征宇宙中精神世界、政治、社会保持和谐有序的状态。失去了玛阿特,整个世界不再和平安宁、不再繁荣稳定,不再有公平正义。于是,君权神授、人神之间的和谐关系,都是建立玛阿特的首要条件,使古埃及上自法老、王公贵族,下到一般黎民百姓,透过对神明的虔诚、敬畏与守法,克服对未来的不安与死亡的恐惧。

地狱审判的观念,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宗教观念中,中国道教早就有地狱观念。根据《太平经》记载,人在世间,“为善亦神自知之,恶亦神自知之”,行善之人,则其在阴曹的命簿“无恶之辞”,“天见善,使神随之,移其命籍,著长寿之曹”。当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道教受其“六道轮回”和“因果报应说”影响,发展出“十八层地狱”的概念,充实了其原有的地狱观。由于前者认为行善之人,不仅能长寿,而且还能让子孙得福,上善之人则能成神;行恶之人,死时则入阴曹地府判罪受罚,而以后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便没卡住两者地狱观的融合。

真正永不超生,反而是“一神论”的希伯来系的神话观,受邻近埃及等近东文明的地狱观之影响,于是其后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认为,人死后打入地狱接受末日审判。它们不信轮回转世,也没因果报应,“罪人们”也就完全永无超生投胎及上诉平反的机会。

看情形,东方的中印两大文明的地狱观,比较富有人情味及符合现代人的法律观,让罪人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法律虽制裁罪人伸张正义,却并非终极目的,而是使社会人心趋善,善人皆可凭其后天修行,成为圣贤神佛,这就充满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及色彩。

图特摩斯三世陵墓

所有我们参观的陵墓当中,最考验体力的该属图特摩斯三世的陵墓。由于它建在陡峭悬崖上,我们先乘坐游景车到附近的三叉口,再步行一段路程,然后爬向一条坡度又长又陡的阶梯通住入口处,最后下去很深的隧道才能到达墓室,然后循原路返回,很是费劲。团员中有的体力不支,半途就甘脆放弃,笔者坚持把全程走完才不虚此行。

建在陡峭的悬崖上的图特摩斯三世陵墓
建在陡峭的悬崖上的图特摩斯三世陵墓


从图特摩斯三世的陵墓设计复杂,可以看到法老为应付盗墓贼,不得不选择墓穴时大费周章。这位号称“古代世界之拿破仑”的法老,最在意陵墓隐密性,特地选了一个他认为只有飞禽才能到达的地点,还利用许多不同角度的通道和暗门、假门和机关。

据史书记载,图特摩斯三世为古埃及新王国重新树立权威。他执政期间,埃及军队横扫四方,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努比亚进行的17次战役无一败绩,疆域南起尼罗河第四瀑布(包括今苏丹北部),北至小亚细亚,东临幼发拉底河,西接利比亚沙漠,成了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帝国,但他的陵寝却相对比其他新王国的法老平凡朴素得多。

图特摩斯三世雕像(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图特摩斯三世雕像(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陵墓内有搭了狭窄跳板的巷道和由两根柱子支撑的接待室,单是这间接待室的墙壁上,就绘有700多位神和半人半神的肖像。这墓穴是帝王谷中最早有绘画的陵墓,使壁画看起来,就像是放大版的葬礼用的莎草纸一样,图案也都很通俗平凡。墓室呈椭圆形,墙壁呈圆形,里面有图特摩斯三世的石棺。

“幸运”的图坦卡门陵墓

帝王谷里只有一座陵墓, 由于建在其他陵墓下面,因而免遭洗劫厄运,那就是在1922年被考古学家卡特发现的图坦卡门陵墓,而且保留丰厚的陪葬品。如今图坦卡门陵墓里的宝藏,都移往开罗埃及博物馆内,被视为镇馆之宝,也因此使图坦卡门一举成名。

图坦卡门这位年轻的法老只活了18岁,虽然在位仅9年,而且名不见经传。因此,卡特生前曾幽默地说:“图坦卡门一生唯一的出色表现,就是他死了并且被埋葬了”。当然,我们还可以尾随加上几句评语,那就是:“图坦卡门在最后的关头,被考古学家挖掘出来,并且微笑到了最后,不仅把古埃及文明的盛景重现人世,还使自已得以名扬后世。”

然而在阴森的墓道里,刻着法老的咒语:“不论是谁搅扰了法老的宁静,‘死神之翼’降临他的头上。” 卡特所领导参加过墓穴发掘工作的人员,接二连三因为各种原因离奇死去,使法老的咒语更显得扑朔迷离和令人畏惧。

不过,挖掘的卡特居然活到七、八十岁才高龄去世。这样看来,那些工作人员的死到底是不是法老的诅咒呢?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说法。其实,帝王谷诸法老陵墓的石灰墙内,普遍充满“氡”的有害气体。医学专家早有定论,氡气可以致癌,这或许是导致部分考古人员患病甚至死亡的诱因。目前科研人员正对其他未挖掘的陵墓作毒气探测,以便将其危害降至最低。


图坦卡门陵墓的粉红色石英棺与华丽的壁画(明信片)

图坦卡门陵墓的粉红色石英棺与华丽的壁画(明信片)


最近,研究人员对数具法老木乃伊,实施脱氧核糖核酸(DNA)等检测后,解开了埃及图坦卡门法老的身世之谜,确认他的祖父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父亲是阿肯纳顿(Akhenaten),后者因改革古埃及众神崇拜传统、强制推行太阳神“一神独尊”而著名。

过去有学者推测图坦卡门死于谋杀,或从战车上跌落而死或被马踢死,而猜测他罹患败血症(Sepsis)或脂肪栓塞(Fat Ebolism Syndrome,是创伤特别是骨折的严重合并症)而死亡。DNA检测扫描结果显示,图坦卡门生前疾病缠身,生前得过疟疾(Malaria)和患有多种遗传性疾病,导致他的脊柱严重弯曲,腿脚不便,一条腿骨折。因此研究人员认定,他死于严重的疟疾和并发症。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史学博士霍华德‧ 马克尔认为,图坦卡门的家族近亲结婚很普遍,可能导致他罹患一些遗传性疾病的病源。比如,他和父亲一样患腭裂,和祖父一样足部畸形。看来,古代中国人为使皇族与家族昌盛,严防同宗或同姓联姻,不主张近亲繁殖,很符合道德和医学标准的规定。

如果想看图坦卡门的坟墓,必须另外买门票,据说并不很吸引人,我的埃及导游并不推荐。反正我们下星期会参观开罗的埃及博物馆,可以舒服地在冷气的环境中,把图坦卡门陵墓里的珍藏看到饱。

图坦卡门最终和帝王谷其他帝王将相同一命运,即使埋在“真理之地”最隐蔽之处,这身臭皮囊也不可能寻得永恒的安息。正如唐代诗仙李白《江上吟》:“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真正能够穿越时空的,不是帝王的千秋功业,而是不朽的艺术创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