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9日星期一

古埃及众神谱

在古埃及,农作物的一次丰收与否,就可以决定人们的生死。在这样的土地上,人们创造出了复杂的宗教,以预知自己的命运。

古埃及人的宗教反映出原始宗教自然信仰、多神教的特色。他们尊神,天、地、人、物皆是神,众神无所不在,掌管世界万物,以及家庭、生产等生活相关事。

新石器时期的埃及人,把周围的一切都奉为神灵,笃信天地之间充满精灵,从太阳、月亮、星辰、天空到大地、空气、海洋无不为神,它们寄托于人间,或动植物上,或奇形怪状的物体上。被选为寄主的可以是驯服有益的兽类,如母牛、公羊、猫、狗;或是凶残的动物如河马、鳄鱼、眼镜蛇和鹰隼。

诸神分别在大自然或者人类世界的领域里各司其职,法老代表着凡间与仙界的神圣渠道。他们有的与王权紧密结合,如荷鲁斯(Horus)既是法老的守护神,也是王权的象征。有的则是自然力量的一部分,如洪水之神“哈皮”是富庶的象征;瀑布之神“克那姆”,是一头公羊,是洪水进入埃及之处的守护神。以至于抽象的动作与现象也有神,如歌舞愉悦之神哈特胡尔、狩猎之神尼特、创造之神哈努姆、宇宙秩序的正义女神玛阿特(Maat)。

绵延近几千年的法老时代,大多是政教合一的神权统治,法老就是统治平民百姓的神,也是众神的最高祭司。法老自命为“神”或“神之子”,因神而尊,则可号令天下,神因与法老同体或为法老之父而备受臣民尊崇,进而晋级为主神。

在埃及30个法老王朝中,大多时期里太阳神 - “拉”(Ra)是主神。在古埃及人眼里,太阳不仅带来光与热,更是生命之源。太阳神以多种形式出现,如巨大的金屎壳郎 - “圣甲虫”,它推着浑圆的太阳东起西落。另一种形象是成年男子 - 阿图姆,或头顶太阳,象征落日;还有鹰的形象和鹰头人身的形象。

在埃及神谱中,拉为九柱神之首,可以自我复制,创造了空气之神“苏” (Shu,头饰为羽毛),还创造了雨水女神泰芙努特(Tefnut,狮头人身)。泰芙努特与其兄苏结合,生下大地之神贾布(身体呈现象征生机的绿色)和天空之神努特(以身体将天穹从地面撑了上去),后两者再结合生下冥王(阴间之神)奥西利斯(Osiris)、智慧女神伊西丝(Isis)、黑暗邪恶之神塞特(Set,豺头人身)和死亡女神纳芙蒂丝(头戴裹尸布)。

传说奥西利斯当上埃及法老,圣明贤达,深受臣民爱戴,却招来弟弟塞特的嫉妒,欲取而代之,遂设计将哥哥骗入金柜,投进尼罗河。奥的两个妹妹(皆为其妻)四处寻觅,终于在腓尼基找回奥的遗体。

塞恼羞成怒,将奥尸体肢解14块,投入上、下尼罗河。伊西丝心有不甘,在妹妹陪伴下终于找到尸块,并拼成原身,煽动鸟神之翅送入精气,使奥复活。随后飞到奥身上,采撷其精受孕,生下鹰头人身的荷鲁斯。

荷鲁斯代表上天,一目为日,另一目为月,展翅可触天边。他击败其叔父塞特,替父报仇,夺回王位,古埃及人相信法老都是荷鲁斯的后裔。奥逐被众神拥戴为冥神,成为主宰地狱与复活之神,系与尼罗河最密切的主神,其死亡与复生关系到大地是否丰收。

Louis Loo's photo.

古埃及人的宗教观是经过长久时间发展而成,在埃及统一之前,各地有各自崇拜的神祗。众多埃及神起初并不出名,缘于他们是某个部落的部落神。一旦这个部落有人当上大祭司或法老,神以人贵,很可能就上升为埃及举国之神。例如获得政权的第11王朝,将本地的阿蒙神 - 代表潜能、神力,作为重新统一国家的主神,专为阿蒙神修建卡尔纳克神庙。到第18王朝,更将阿蒙与其他大神嫁接起来,如“阿蒙瑞”。

古王国法老可成为“众神之王”,最大金字塔塔主胡夫则如是。到新王国时代政教开始分离,法老降格为“太阳神之子”,需要通过祭司与神沟通,导致神权开始压倒王权。但古埃及人大部分的时间,法老君权神授,都是掌握最高权力,包括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等大权。法老底下是拥有特权的祭司与贵族,接着是以农、工、商组成的平民阶级,宛若金字塔般的社会结构,法老则位于金字塔顶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法老阿门霍泰卜四世迁都改教,以一神“阿顿”取代阿蒙和多神,阿顿的形象就是太阳射下无数光线,其末端皆为人手,赐万物以生命与安康。他本人自命为“阿赫那顿”,即阿顿神的监护人,宗教改革即是为了抑制祭司们权力的高涨。

埃及神庙、方尖碑和人物、动物石雕多如牛毛,这因为历代法老和信众,坚信为神修庙、树碑、立像,就可以成为神的同伴,活在世上得幸福,死去阴间进天堂。

古埃及神庙的功能不同于当今的庙宇、教堂、清真寺,那是法老和祭司专用的圣所,是神的驻地,彻彻底底的禁地。如今平民百姓尽可遍览任何神庙,昔日禁地已是物是人非。

数千年来,埃及的诸神享受着人们的膜拜,直到公元1世纪,基督教传入埃及,他们的影响力才渐渐变弱。


2015年6月22日星期一

埃及简介

埃及全名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面积为100.2方平方公里,但近9成是沙漠。西面与利比亚为邻,南与苏丹交界,东临红海(Red Sea)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临地中海。虽然在地理上埃及横跨亚、非两大洲,其版图中的小部分位于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就属于西南亚地区,而半岛上有埃及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37公尺)大部分的国土仍处于东北非地区。

首都开罗,国旗启用于1984年10月4日,上面的红色代表革命和鲜血,白色代表光明的未来,黑色则代表埃及受外国压抑的长久历史。国旗中央的国徽被称为“萨拉丁之鹰”,鹰爪下方有用阿拉伯文写的埃及全国名。国歌为《祖国、祖国、祖国》。

埃及人口约7682万,主要为阿拉伯人和科普特人,是东北非人口最多的国家,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国内有大约84%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其余16%的人信仰基督教。它和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国同列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埃及国名的由来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它直接来自古希腊人对埃及的称谓,另一种认为它源自埃及人自己的叫法。

先看首个说法,指希腊人受埃及古都孟菲斯人影响,而当地人信仰创造万物的普塔神,便把当地称为“普塔神之地”(Aigyptos),还最早出现在著名的《荷马史诗》中,后又从希腊语转化成拉丁语,进而派生出今天的“Egypt”和汉语的埃及。

根据第二个说法,古埃及人把尼罗河河谷和下游三角洲地区的肥沃黑色土地,称为”凯麦特“(kemet),生活在古埃及周边的西亚和中东的各民族如亚述人、犹太人、腓尼基人以及后来的阿拉伯人等,都把埃及称为“米斯尔”(Misr),意思是“辽阔的国家”。中国宋代以后的史书上,就据此把埃及译成“勿斯里”、“密昔尔”、“迷思尔”、“密思儿”等。


地理环境

自有历史纪录以来,埃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埃及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在陆路上,它连接亚、非两洲;而在海路上,可透过苏伊士运河及红海连接地中海及印度洋。

埃及全境由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Nile River)贯穿南北,河中有著名的六大瀑布,由阿斯旺高坝围成的纳赛尔水库,则是非洲著名的人工湖。尼罗河在埃及境内长1350公里,两岸形成宽约3 — 16公里的狭长河谷,并在首都开罗以北形成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尼罗河河谷及三角洲地带,虽只占埃及全国总面积的4%,但却是埃及99%的人口聚居所在。



尼罗河中下游流经埃及的富沃地区

埃及境内多沙漠,一般来说,沙漠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更遑论发展农业。然而埃及不但未因此缺乏粮食,反而在这片土地上,发展出孤立而完整的古文明,一切都要归功于尼罗河的灌溉。沙漠地形不仅形成一道军事上天然屏障,也为埃及带来丰富的天然资源,像是金、铜、石灰岩、花岗岩、石油与天然气等。这些物产得以让埃及与邻国进行贸易往来,也为埃及带来繁荣富庶的生活。


古埃及分为上、下埃及两大区域,以孟斐斯(Memphis)为界,以南的尼罗河谷地是上埃及(Upper Egypt),以北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带至地中海岸则为下埃及(Lower Egypt),这大概也是世界上唯一把国土南部称为上面、北部称为下面的国家。目前,埃及分为27个省,其中包括5个城市省、上埃及8省、下埃及9省、沙漠地区5个边疆省。

埃及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1月的平均气温12℃,7月为26℃;年平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另外,每年4-5月,埃及境内还有“五旬风”吹拂。
 

埃及经济主要依赖农业(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地和出口国)、石油出口、旅游业及劳务出口。它不仅是阿拉伯国家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通往北非和东非的门户。埃及的通用货币是埃及镑(EGP),以1、5、10、20、50、100埃及镑。信用卡在埃及的很多旅馆、商店、餐馆内都可以使用。

新加坡所在时区是东八区,埃及开罗则在东二区,两者相差6个小时,比新加坡晚6个小时。另外,埃及在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四,至9月的最后一个周四会实施夏令时,此时它比新加坡晚5个小时。

2013年7月4日凌晨,埃及军方罢黜上任仅一年的首位民选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Mohamed Morsi),成立临时政府和元首,并公布旨在协助埃及回归民主的政治过度“路线图”。這是埃及军方兩年半前,推翻当时的总統胡斯尼. 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以來,再度出手推翻政府。

漂在油气上的国家 - 卡塔尔

卡塔尔(Qatar)是亚洲西南部的一个阿拉伯国家,位于阿拉伯湾西海岸的中部,是由沙特阿拉伯向北延伸的一个半岛国家,周围有几个岛屿,三面临海,绝大部分领土均受波斯湾所围绕,仅南部和沙特阿拉伯接壤,疆域从南到北全长160公里,自东向西宽80公里,包括诸岛在内总面积11532.5平方公里。

卡塔尔的地理位置
卡塔尔的地理位置

卡塔尔的地理位置,可以打个比喻:如果问卡塔尔人他家在哪里,他会指指自己鞋带打结的地方。因为阿拉伯半岛像一只向着右边的靴子,隔开红海和波斯湾,靴子系着鞋带翘起来的地方,大概就是卡塔尔的位置。

国旗左白右栗两色,白色象征和平,栗色代表卡塔尔经历战争所流的血。9个白色的锯齿代表卡塔尔是阿拉伯海湾跟英国签署保护协约的第九个国家。国歌《和平的赞歌》只有旋律,没有具体歌名和歌词。

由于国土大半为沙漠和荒石荒原,雨水非常少。由于三面环海,所以湿度很大,夏季(4月至9月)半年炎热,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冬半年(10月至3月)凉爽干燥,最低气温在7℃,属于亚热带沙漠性气候。

卡塔尔是个君主立宪制回教酋长国,目前卡塔尔人口大约在172万(2011年),是个伊斯兰教国家,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也通英语。外籍人约占人口总数的84%,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国家。约80%的人口集中居住在首都多哈,其余的城镇居民不多,尤其是到了夏季,白天走在街上好像没有人居住的城镇一样宁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通用。

历史背景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就已经有人居住在该半岛上,据说希腊历史学者希罗多德和《圣经.旧约》所说的迦南人(Canaanities)就是卡塔儿的原住民。地理学者普特赖米在他绘的古地图中,记载了卡塔拉(Qatara)的地名,也就是现在叫作祖巴拉(Zubarah)的地方。卡塔拉是希腊化时代波斯湾地区非常重要的港口,十分繁荣。

7世纪时,伊斯兰教传遍整个阿拉伯世界,卡塔尔及其周边都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8-15世纪时,阿拉伯半岛与中国的贸易往来频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活跃一时。16世纪,葡萄牙跟英国一直围绕印度和波斯湾海岸的贸易航路权利而斗争,使卡塔尔成为战略要地。18世纪60年代,成立了如今的君主立宪制酋长国,1872年时被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占领。在那之后,曾经是游牧民的阿勒萨尼家族的势力逐渐扩大。

1876年,阿勒萨尼家族为了和哈利法家族(现在的巴林首长家族)对抗,与英国缔结了协约,1916年开始被英国支配。英军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退后,卡塔尔没有加入海湾联合酋长国,1971年作为单独国家独立。1999年,卡塔尔不断地向民主化推进,1999年3月,给予女性选举权、候补权,之后,卡塔尔进行了改革后初次的直接选举。

经济状况

卡塔尔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也是全世界主权独立国家税收最少的国家之一,另一个是邻国巴林。政府主要收入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由于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三(14%以上),卡塔尔因此被称为“漂在油气上的国家”,有钱的卡塔尔人消费的大多从欧美等西方国家进口高档商品。

在首都多哈,很少见穿着白色衣服的阿拉伯人,路人多是从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尼泊尔、菲律宾到那里干活的外劳。除了凉快的傍晚,炎热的白天里,大部分卡塔尔人应该是留连在冷气的住宅、商场或是车内。

事实上,近年卡塔尔在旅游事业上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多哈市有许多高级酒店和购物中心相继开业。货币单位是纸币卡塔尔.里亚尔(Qatair Rial-QR500, QR100, QR50, QR10, QR5, QR1)和硬币迪拉姆(Dirhams-50 AED, 25 AED),和新加坡的时差是5小时,凡入境的新加坡公民均须办理签证,可在抵达机场后办理14天落地签证。

风俗习惯

在阿拉伯各国中,卡塔尔的伊斯兰教戎律十分严格,暴露的服装不管男女,最好尽量避免。女性最好不要露出皮肤,即使是穿裤子和上衣,也不要扎在裤子内,尽量不要显出体态。如果乘出租车,女性要坐在后座上。如果对不认识的男性微笑,会给人带来误会。

另外,不管男女盘脚坐时,如果让人看到鞋底是对当地人大不敬。当然猪肉和带酒精的东西,更是绝对禁止的。该地除了酒店和外国人专用的俱乐部以外是不允许喝酒,夜生活也非常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