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星期二

大阪关西国际机场

2010年3月25日上午,从樟宜国际机场第三搭客厅出发,下午到大阪(Osaka)关西机场(关西空港)。关西机场于1994年启用,是日本关西地区最重要的国际机场,建于大阪湾的人工岛上,是世界第一个位于人工岛上的机场。主要服务大阪府及关西地区内的奈良、神户、京都等城市。

大阪关西国际机场
大阪关西国际机场


关西空港有公共汽车和火车来往大阪市中心和主要地区。旅客要往来关西国际机场,乘搭计程车的费用会非常昂贵,可以考虑选择机场巴士、JR关西空港线和南海电铁 - 空港急行线(最便宜)。

大阪市是日本第二大经济中心,大阪府的首府。座落近畿平原,位于本州岛西南大阪湾东北岸,南边可经过纪伊水道通往太平洋,西边可经过明石海峡,与濑户内海相通,古时为京都的外港。

从关西国际机场绕大阪湾,前往大阪市。
从关西国际机场绕大阪湾,前往大阪市。


大阪与京都、神户合称为“京阪神”,不仅为日本第二大都会区,是京阪神都市圈的行政、产业、文化、交通中心。人口约300多万,面积212平方公里,是世界前10大都会区和经济体之一,无论工商活动规模或大众运输捷运铁道密度,均居世界前茅。

大阪是个重工业和化工业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主要有造船、钢铁、车辆、机械、化学等大型工厂,出口货物以机械、化学制品、纺织品为主,进口多为原料及食品。有现代化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呈辐射状通向全国各地。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为现代化的国际机场,周围还有丰中、池田国内机场。文化教育发达,拥有大阪大学等公、私立大学数十所,有大阪城、四天王寺等名胜古迹。

我下榻的大阪广场酒店,大厅以维尼熊为装饰
我下榻的大阪广场酒店,大厅以维尼熊为装饰

傍晚和家人与同团的一对新加坡夫妇,在酒店附近一间日本快餐连锁店用餐,该连锁经营在新加坡也设有分店
傍晚和家人与同团的一对新加坡夫妇,在酒店附近一间日本快餐连锁店用餐,该连锁经营在新加坡也设有分店

由机场入住大阪广场酒店已是下午,剩下的时间大概只够夜游心斋桥购物街。

2014年3月22日星期六

阿拉伯民主国家的"3A"政治 - 军队、宗教、美国(Army,Allah,American)

大凡卷入民主化运动的阿拉伯国家,都很难摆脱军队、宗教、美国“3A”政治的纠结和困扰。如何设计好能够宽容这三股力量的政治体制框架,一直是区域政治精英们所追求的目标,但往往事与愿违。 让我们以埃及为主例,分析这三股力量在该国的消涨:

庞大利益集团军人政治 

在现代民主政治中,军人执政或干政,无论如何都不讨好。很多国家,比如巴基斯坦、缅甸和泰国,依靠军事独裁或政变上台的政治领袖,往往都愿意尽快地脱下军装,披上民选政治的外衣,以增强其执政的合法性,在埃及也是如此。

在中东国家,军队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可归类为四种模式:即伊朗模式、土耳其模式、阿尔及利亚和埃及模式。在伊朗,以最高精神领袖为代表的宗教力量,和以革命卫队为代表的军队之间是结盟的关系,是伊朗政局长期稳定的关键;在土耳其,军队是凯末尔主义的坚定捍卫者,是保障土耳其向世俗化方向前进的堡垒;在阿尔及利亚,当时穆斯林政党在首轮选举中获胜,军方宣布中止选举,阿尔及利亚进入内战,估计死亡人数在5万到20万之间。埃及的情况与伊朗、土耳其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未来倒是颇像1991年选举后的阿尔及利亚。

以埃及为例,1952年自由军官革命成功以来,埃及军队一直在埃及的政局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是实际的“造王者”(king-makers)。纳赛尔、萨达特和穆巴拉克三任总统,都是军人出身,虽然他们担任总统后,都改为文职身份,而且埃及军队也不直接控制政权,但历届总统都依赖军队提供稳定、权利和控制,他们也同时满足军队的利益和高级军官的特权。

特别是穆巴拉克时代,军队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独立性大大增强,拥有大量土地和公司企业,举凡苏伊士运河、大油气公司领导人,都是由退休军方将领出任,据估计,经济规模占全埃及的40%。

穆尔西掌权一周年之际,反抗他的人越来越多,不支持率超过60%,相对的,表面上严守中立的埃及军方,却有高达90%支持率,鼓励了军方的大胆干预。国防部长塞西(el-Sisi)“逼宫”后,再三否认他的做法是“军事政变”,不断强调军方要“远离政治”,还避嫌地把宪法法院院长,推上前台担任临时总统,让临时元首组织专家内阁;最后,塞西宣布暂停宪法时,身边环绕各宗教与反对党领袖,增加声明的正当性,避免再2011年间军方执政的狼狈经验。 

但政变逼宫易,收拾政治残局难。现在没有孚众望的文人领袖,军方即使要短时间“还政于民”,退居幕后遥控已经不可能,埃及已经又回到纳赛尔时代军人政治的局面。2014年5月份,塞西将军当选埃及新总统。但是,这次选举受到穆斯林兄弟会的抵制,也受到抗议当局限制公民权利的自由派人士的抵制。

伊斯兰势力卷土重来 

世俗政党在穆巴拉克时代长期受打压,势力非常弱小;新兴力量尚未形成明确的政治主张,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政党,因此除了军队之外,穆兄会成为当前埃及国内政坛的另一股主要力量。过去两者的斗争,军方占上风,穆兄会被埃及前面三任独裁者,认定为颠覆力量,所以一直是被追捕的对象。到穆巴拉克下台,军方还政于民,穆兄会的穆尔西当选,军方才受到压制。

有原教旨主义倾向的穆兄会,它之所以在政坛崛起,正是社会中穷人想通过选举,改变社会地位的结果。该团体虽然经历埃及世俗政治几十年的洗礼,但其伊斯兰道路指向始终未变。它的会徽是一本《古兰经》和两把刀。

穆兄会领导人穆尔西上台后,也试图向神权政治迈进,调整军方高层人事、重启被军方解散的议会、强化总统权力等等。去年8月12日,穆尔西挑战军方权威,强迫时任防长坦塔维退休,由军事情报局局长塞西接替,当时外界认为穆尔西已经掌握军权,结果大错特错,忽视了埃及军队是非常自主的体系。

当一意孤行的穆尔西,发现自己遴选的塞西将军,捅了自己最深一刀时,那种哭笑不得的悲壮心情,能对比的只有莎剧《凯撒》中,独裁者凯撒被元老院凶徒围攻时,发现自己好友兼养子布鲁图,也动了刀子时的遗言:“Et tu, Brute? Then fall, Caesar.”(还有你,布鲁图?那么倒下吧,凯撒。) 

穆兄会已经在埃及与当局斗争了一世纪,从地下打到地上,不会这么容易退让,一定会卷土重来,最坏的日子怕还没有降临埃及。在开罗,军警占上风,可是在开罗以外地区,或是其它落单的警察哨所,穆兄会群起围攻。

兄弟会眼前只有三个选择:(1)被迫妥协,加入镇压后的政治过程,但内部要求血债血还,这条路很难走下去。(2)继续抗争,更多的人上街闹事,以更多的牺牲,逼迫军方让步,坚持原来穆兄会所要求的,恢复穆尔西的职位,严惩镇压凶手。可是主要领导人不是被捕被判死刑,就是转入地下,动员并不容易。(3)走回老路,转入地下,以埃及圣战组织形式展开圣战。 

美国 

这次政变中的第三个隐而未现的要角,就是美国。埃及的民选政府,虽是美国的期望,但结果却是一个过度伊斯兰化的“代议”政府的出现。

美国最初的担忧不无道理,穆尔西执政期间的所作所为,有步骤地破坏经济、肆意践踏妇女权益、迫害基督教徒和犹太人等异教徒,还是30多年来,首位访问政教合一国家伊朗的埃及元首,成为美国奥巴马政府中东外交政策的最大败笔。 

埃及与以色列1979年达成和平协议以来,美国一直是埃及军方的主要赞助方。在赶走了苏联顾问及淘汰所有苏制武器后,埃及军方全使用美式装备,美对埃及每年仅有2亿5千万的经援,却有15亿美元的军援,而埃及将领,几乎都是美国军校培养出来的,每年互访络绎不绝。作为自己的“头号金主”,埃及军方对美国的指示向来言听计从。2011年,正是美国的暗示下,军方高层倒戈,成为穆巴拉克倒台的关键。 

美国为何要重金砸给埃及军队?说到底,还是为了美国自身的中东战略利益:首先是确保中东石油出口通道苏伊士运河的安全与价格的稳定;其次是维护重要盟友以色列的安全。作为中东的人口最多的伊斯兰国家,埃及也是以色列的重要邻国。过去的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都是同以色列作战的主力之一。对以色列来说,稳住了埃及军队,就意味着安全有了一半的保障。

此次政变过程,令奥巴马左右为难。政变前,他与穆尔西通电话时,警告后者不要认为选举就是一切,必须倾听街头人民的声音。政变后他表示关切,希望尽快恢复民主与选举,并表示要检讨相关援助,却从未重话批评军方。美国矛盾的地方在于,美国法律明定不准援助发动政变推翻民主的政权,但现在又必须与埃及军方维持良好关系,这才能解读欧巴马政府为何不将这场政治事件,定位为“政变”的原因。

埃及正式进入塞西时代,美国国务卿克里于2014年6月22日抵达开罗,对埃及进行一次未经事先宣布的访问。美国显然希望与埃及新总统积极合作,希望埃及新总统上台会带来新的局面。在克里到访开罗之际,美国宣布将解冻在埃及前总统穆尔西去年下台时,遭到冻结的5.75亿军事援助款,这些资金将主要用来支付现有的国防合同。此外,美国还承诺向埃及提供10架阿帕奇直升飞机,用来打击在西奈半岛的武装分子。

总结

古希腊历史学家兼思想家修昔底德(Θουκυδίδης,《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曾说:“坏国王死后最好的一天,可能就是第一天”。这句话用在埃及最后一位法老穆巴拉克下台,再恰当也不过,因为随后的混乱失序,让人怀念起他执政期间的稳定日子,这也是埃及军政府死灰复燃的社会心理基础。埃及现在有两股不民主的力量 ─ 军方与穆兄会,如果期待两者相互制衡,能够导致真正的民主,无异于缘木求鱼。

修昔底德还认为:当小国内部发生冲突,为了寻求“真理”,不得不导入外力协助时,其最后的结局,总不外只剩下一空架子的“主义”(意识形态例如自由、国族、正义、教义等等)名目,整个国家却因憎恨而步入互残之途,这就是乌克兰的状况。由于各方过分相信力量,便会趋于盲目的冒险。民众们多半只因受了煽惑而行动,如此一来,盲目外加力量,一发不可收拾终至玉石俱焚。当暴力被唤醒,时间拖长,也越能引发暴力。


未来埃及政体最乐见的结果,莫过于它的菲律宾或韩国化,即通过各种各样的民主或非民主的手段,不断剥蚀军队或宗教团体的政治参与能力,然后再把它放到一个看似更民主的新程序中,进而实现各种势力的均衡和社会的和谐。而这还要看军方、穆兄会与美国,这三者间或明或暗的彼此互动和较劲。埃及未来最大的变量,还是在穆兄会的抉择,以及军方未来与穆兄会的互动,而美国的影响力却逐渐与日式微和边缘化。

这篇国家案例涉及自由、保守、民族、社会和原教旨主义等意识形态,就当作政治学笔记的“政治意识形态系列”的个案研究,我也刚更新它国内的事态发展。

原教旨主义 - 神乎?魔乎?

原教旨主义(Fundamentalism)又称为“基本教义派”,不同于其他与宗教无关的世俗意识型态。它指某些宗教群体,试图回归原初信仰的政治运动,改造受世俗文化侵袭的社会,使人心得到救赎,最终建立宗教政权为主要目标。他们通常诉诸较为偏激的手段,不惜引发战端或恐怖行动。这和一般人理解宗教只是个人灵修、崇拜仪式、朝圣或慈善事务,不应涉及广泛的公共领域,有着很大的区别。

从字面看,“原教旨”似乎针对本教义的保守式信仰,然而与宗教保守主义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认为他们必须强制禁止其他信仰,用暴力推行自己的‘教旨’,而是“宗教强制主义”或“神学极权主义”,它对异议分子和异教徒的不宽容,使其与后者判然有别。

原教旨主义者认为,信仰世俗化偏离本质,必须还原宗教圣典的基本经文或文献的传统阐述,认为圣典超越时空,是永恒的绝对真理,不容变更挑战的绝对真理和科学基石,强烈排斥种种自由化或现代性的解释,由他们阐释的教义,广泛应用于生活各层面,建立由宗教领袖领导的神权政体。

基本概念及政治手段:政教合一 以教统政

现今世界主流看法,将宗教信仰视为私人领域事务,政府应保障信仰自由,包括无神论者和泛神论者。反观原教旨主义主张“政教合一”,宗教领袖应兼任政治领袖指导众人,过着圣洁虔诚的宗教生活。宗教并非仅限个人层次,也是群体规范、价值及凝聚力的来源。若不按照教义管理公共事务,个人及群体将流于腐化、物欲、纵容和败德的下场。面对现存腐败的世俗政权,应积极创立符合教义的政权,必要时甚至以武力夺权。

最近几年,原教旨主义这一概念常被媒体频繁使用,描述和解释当代一些宗教的政治运动。它的始作俑者并非伊斯兰教,恰恰是基督教的宗教运动,后来也指其他排他性极强的宗教(例如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里的宗教运动,尤其是一神论型的宗教最为偏执。比较宗教学家埃里克. 夏普在《理解宗教》一书如此总结:在传统宗教的最高权威受挑战时,首阶段是拒绝旧方式和旧权威,产生树立新权威的愿望;次阶段是作出种种努力,使旧权威适应新权威;最后阶段回复原状,原教旨主义往往出现在这一阶段。

任何形式的原教旨主义,都有极强的保守性、对抗性、排他性及战斗性,理论共同点都是反对现代主义、自由主义和世俗主义,支持者从极右到极左都有,表现出歇斯底里的万般热忱,也被引用至各种极端意识型态的团体。

西方原教旨主义的源由与发展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利用基督教成功夺权,一改帝国原本迫害基督徒的态度,公开承认其合法性;至4世纪末,基督教更成为国教,教廷开始干涉政治事务,掌握司法、税收、领地等特权,反过来压迫征服其他异教徒,十字军东征就是原教旨主义的事例。 那时虽还没有出现“原教旨主义”这名词,但异端审判与神权专制,实质就是原教旨主义行为。

随着罗马教廷介入政治,超然地位不免受世俗文化影响而腐化,来自教会内部改革的诉求、和外界反神权者“政教分离”原则的挑战,欧洲政治转向世俗政权。然而每当政治压迫、经济匮乏或社会动荡时,又逢现存体制无法妥善解决问题,原教旨主义就会伺机死灰复燃。

现代基督教中,也仍然残存原教旨主义。“原教旨主义”一词,首创于19世纪末,美国新教长老会的一个保守思潮。他们反对“历史批判学”和“自由主义神学”,强烈斥责神学界受现代科学思潮影响,大有发展成为实证神学的世俗倾向,担心冲击传统观念和文化,甚至对《圣经》构成直接威胁(主要在《旧约. 创世纪》的创世造人神话)。另外,苏俄革命引起美国出现布尔什维主义和无神论的反应。

1895年,美国原教旨主义者在尼亚加拉城召开神学研讨会,提出神圣不可侵犯的五项信条:圣经全文神圣,字句永无谬误;耶苏是童贞女圣母玛利亚所生;耶苏为人类代死赎罪;基督为神,能行神迹;基督复活并将以肉身再度降临。1909年起,他们连续出版12本小册子宣扬上述信条,统称为《基本教义》(The Fundamentals,又译《原教旨》),从此便有“原教旨主义”这个名词。 后有鉴于该词易与伊斯兰恐怖主义产生联想,改用“福音派” (Evangelicals)自称,与对经济不景气不满的中产阶级联系起来。

美国原教旨主义者并不拒绝现代科学,他们认为科学只是知识,《圣经》贯穿于科学的真正实在的知识,包含有科学的基本原则。知识的获得如同考古过程,是去挖掘《圣经》里的真理,而不是发掘那些未知或已知的世界,那些说《圣经》不是科学书籍的人,根本没认真阅读。它与现代主义冲突的最典型例子,是“猴子审判”一案。

早期的美国史,是部逃脱宗教迫害、追求信教自由的历史。因此,美国宪法明确要求政教分离,政府不应支持任何宗教团体或活动。联邦法院裁定,公立学校提到上帝、课堂祷告和校内读《圣经》都属非法。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戴顿城中学教师施科普斯,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达尔文《天演论》,竟被该州原教旨主义者以违反《圣经》“上帝造人”教义的罪名告上法庭,并以舆论宣传压力,迫使法庭判处他违犯州法有罪丢职。

这批原教旨主义者的活动,后趋向狭隘和僵化而逐渐没落。70年代,它在美国重新抬头,与当时社会婚前性生活、堕胎、弃婴、同性恋和吸毒等现象泛滥有关。今天他们还自愿遵守禁止烟酒、歌舞、影视等戒律。他们希望保存性别差异,强烈反对《平等权力修正案》,妇女应重返家庭,置于以男性为主体的家庭。他们也反对坠胎或同志合法化等运动,并以政治献金、创办媒体或动员投票等方式,支持特定政党或候选人(通常为共和党籍),甚至自行派人参政(如茶党),从此狭隘界定的神学信仰,变成政党僵化的行为纲领。

80年代开始,美国总统和议员就职时,手放《圣经》宣誓已成标志性形象;美元印有醒目的“我们相信上帝”;爱国主义歌曲《上帝保佑美国》经久不衰。最标志性起点,1985年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伦奎斯特说:“政教隔离是根据坏的历史作出的比喻,它应被明确废弃。”1995年,克林顿政府规定学校负责人,不得阻止校内祷告或讨论宗教。2002年,小布什总统发布行政命令,规定联邦政府机构不得将宗教团体,排斥于社区服务经费名单之外。奥巴马虽与小布什不同政党,但他在2008年全国民主党大会上做祷告是史上首例。

美国教会分裂成两派:一派是自由主义(又称为“现代主义”),运用现代哲学、历史和科学知识,对传统教义重新解释,设法调和教义和现代科学的矛盾,以宽容接纳世俗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实践对现代化的适应;另一派是原教旨主义,认为《圣经》是神启不容挑战的绝对真理。如今后者已成为美国新教最大教派,远比自由主义教众多,还与摩门教势力合流,成为美国右翼保守势力的两大支柱,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自7世纪伊斯兰教诞生后,阿拉伯人建立政教合一的强大帝国,创造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明。到了13世纪,由于受十字军东征和蒙古人入侵的打击,它陷入停滞和衰退时期,信徒们开始怀念初创时期的“大同社会”,呼吁严格遵守原始教义净化社会,清除一切外来或异端思想的影响。但当前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都大大超过往昔历史上的复古运动。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提出宗教政治化、政治宗教化,认为安拉赐给他们两本书:《古兰经》和大自然。他们认为现存世界充满邪恶,试图回到信仰的原初状态,根据教义严格管理个人和社会生活,建立由宗教领袖掌权的伊斯兰国家,等待救世主(马赫迪)拯救世界,随时为重建神圣秩序而牺牲生命。他们甚至鼓励其成员,不与其他穆斯林一起生活和祷告, 等同先知离开堕落的麦加城的举动。它与其他文化氛围内图强变新的努力一样,只不过它以传统宗教为最高祈求,采用更激进极端的手段。

从内部看,伊斯兰国家直到二战前后才纷纷独立。70年代,中东产油国积累巨额的石油财富,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原社会运行节奏被打乱,正面临着现代化的转折期。在专制主义统治下,统治阶级照搬西方经济自由化政策,利用特权聚敛财富,广大中、下层穆斯林获利甚少,两极分化日趋尖锐,造成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从外部看,战后英、美等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侵略扩张,几百万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沦为难民。冷战苏联解体,美国成了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政治更加明目张胆,都给伊斯兰世界留下深刻的心理创伤。

在这种背景下,伊朗政教领袖何梅尼宣布:“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喊出“伊斯兰是一切的解决办法”的口号、利比亚的卡扎菲更提出“世界第三理论”,主通过伊斯兰道路改善落后面貌。西方有的分析家还认为本世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文化将同东方儒教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形成鼎立之势。其实伊斯兰教内部矛盾重重,首先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尖锐对立,历史积怨根深蒂固,又各有许多旁支和组织。

由于阿拉伯恐怖分子,一般带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背景,因此伊斯兰教在西方带上负面色彩。其实,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表现形态和对现政权的挑战方式,也分为激进、温和、合法三股不同的势力,没有统一的组织,它们之间互相声援模仿又相互制约竞争:

(1)激进派:以鼓吹“圣战”、绑架、暗杀、爆炸、劫机等恶性恐怖活动。他们诉诸武力施加政治影响力,大部分成员是非主流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下层社会民众,迫切希望改变社会现状和地位,迫使西方国家放弃对本国政府的支持。

(2)温和派:虽对现行制度不满,但反对使用暴力手段,利用清真寺广泛宣传伊斯兰教的平等、互助思想,不断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

(3)合法派:冷战后,政治改革与民主化之风吹进伊斯兰世界,迫使中东的专制政府们放松对社会的控制,不少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改变策略,力图以合法身份进入议会和政权机构,在现体制框架内进行变革,实现伊斯兰社会理想。

近年,伊斯兰原教旨组织活动波及整个伊斯兰世界,迅速形成从中亚经伊朗至阿拉伯,再到北非的弧形动荡带(近年引发“阿拉伯之春”),在南亚和东南亚穆斯林社会亦有抬头之势。对他们的评价也众说纷云,自由主义者指它是另类法西斯主义,民族主义者认为它代表反帝力量,而社会主义者则把它们视为反资本主义的同志。至于像卡伊达、塔利班、以及最近盘踞叙利亚及伊拉克大片地区的“伊斯兰国”(IS)等极端组织,当然是阿拉伯及世界公敌。

不仅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在其他宗教和文化也存在。在南亚,连续暗杀非暴力主义者圣雄甘地和英迪拉、拉吉夫甘地母子两代总理的印度教、锡克教极端分子和斯里兰卡血腥的淡米尔虎组织,都是为“信仰”杀人的原教旨主义者。

印度原教旨主义反对少数民族的姑息政策,反对西方化和伊斯兰教,希望建立一个印度教的国家。由于印度锡克教农民,被限制利用旁遮普省水资源,以及锡克青年就业机会减少,这些因素导致锡克教原教旨主义运动崛起。斯里兰卡北部淡米尔印度教移民,以森林游击队“淡米尔虎”和恐怖袭击方式和信奉南传佛教的僧伽罗族政府长期对抗。

原教旨主义的评价

原教旨主义者是对当代世界潮流作出的一种反应,它深深地卷入当代文化和政治运动。他们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根据需要大量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经济改革,在武装冲突中大量使用先进武器,也利用现代化的大众通讯网络传播信仰。宗教的贡献有两方面:对个人而言,信仰是混乱世界的最佳指引,满足人类精神的救赎;对社会而言,成为国家民族认同的源泉,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但发展成原教旨主义,则有下面的负面影响:

(1)教权侵害人权
原教旨政权与自由民主的普世主流价值背道而驰,例如限制女性教育、工作权利等人身自由大加限制,压迫个人的言论自由。

任何奉行强制原则的“信仰”,都会面临如下悖论:如果信仰真能成为强制的理由,则被强制者无从判断“信仰”是合理还是荒唐,是可实现还是臆想,甚至也无从判断强制者是否真有信仰,或仅为一己之私滥行强制迫害他者。

最新例子例如"伊斯兰国"掌控的区域内,强行推行伊斯兰教法;妇女必须佩带面纱,否则将受到死亡威胁,而基督徒以及什叶派穆斯林如不放弃原信仰即处死。

(2)诞生专制政府
政教合一制度之下,宗教领袖拥有无可挑战的权威,出现教廷人士独览政权的专制体制。

(3)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
由宗教信仰产生的无条件追随与牺牲的奉献精神,可能引发连环血腥暴力的恐怖行动,不分青红皂白屠杀无辜者,例如卡伊达组织发动9.11恐怖攻击、激进的反堕胎团体谋杀医师等例子。

恐怖主义不同于一般性质的刑事犯罪,它有其思想根源。除了直接的反恐国际联合行动,建设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宽容和爱才是所有宗教的精髓。恐怖主义只是以宗教为借口的暴力行为,任何文化不能只谴责别人,都有自我反思的责任,不将矛头指向某宗教某文化,而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和跨文化任务。

现今网络世界有两种特征:协同过滤(只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人链接)和群体极化(小群体只听到自己的回声,变得更为激进)。在这种孤岛状的小团体,人们喜欢听到和自己观点一致的声音,使得他们对不同观点难以容忍,更易强化各意识形态的原教旨主义倾向。对他人不同观点的谅解,不意味自己信仰不坚定。在很多情况下,即使你是正确,相反的情形也可能是正确。

其实每人内心都是神魔交界,动善意即为神佛菩萨,起恶念降为妖魔鬼怪,如果人人能如圣贤般自制,坦然接受外在环境的任何变化,有无信仰并无区别,反之,你就需要借助宗教力量度过不确定性,暂时摆脱世俗羁绊烦恼,追求彼岸的喜乐和平。 

意识形态总结篇

在所有意识形态之中,为什么笔者会认为"民族主义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强而有力的意识形态"呢?
(见政治学笔记(5):《分合斥补的意识形态 - 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第二段)

英国哲学家培根(F.Bacon)在《新工具论》中提出,芸芸众生必须打破日常生活中的四种”偶像“(又称”假象“): ”洞穴偶像“(idola specus)、”族群偶像"(idola tribus),"市场偶像"(idola fori)和"剧场偶像"(idola theatri)。(注)我便利用“四偶象说”,逐一检视“意识形态系列”笔记所论述的六大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市场偶象 + 剧场偶像
保守主义:洞穴偶象 +族群偶像
民族主义:洞穴偶像 + 市场偶像 +族群偶像 +剧场偶像
世界主义:市场偶像 + 剧场偶像
社会主义:洞穴偶像 + 剧场偶像
原教旨主义:洞穴偶像 + 族群偶像+剧场偶像

通过“四偶像说”的比较,可见民族主义之所以是最强而力的意识形态,在于它是四种偶像的复合物。它涉及国家主权,也是国家政权的三大合法性基础之一。当政者只能因势利导,而不是与之抗衡,否则就会失去国民的信任。正因如此,几乎历史上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曾经利用过民族主义,只要适合于民族主义的要求,而民族主义有利用的价值,都可以和民族主义携手并进,利用民族主义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无独有偶,佛教《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我相、人相、众生相以及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偶像)。破除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间的无我,第四是时间的无我。能破解这四相者,即拥有金刚座般的知识。

注:培根认为理解是知识的本源,如果要得到真正的知识,便要先從去除成见及偏见开始。培根称成见为偶像,阻碍知识发展的四大偶像为:

1. 洞穴偶像:
指井蛙之见、以管窺天,源自于柏拉图的“洞穴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洞穴,指的是人以往认识的限制,以本身特有的性格、爱好、教育与所处的环境观察事物,导致成见,只见树木而不见树林。因此洞穴偶像要求人破除浅见,重视整体(无我相)。

2. 族群偶像:指我族中心主义、党同伐异的思考。人会有先入为主的想法,忽視其他否定或反对事例,将少数观察普遍化,而只会产生谬误。因此族群偶像要求破除自我或本族中心观点,避免主观(无人相)。

3. 市场偶像:
指涉话语权在传达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讹误、扭曲;市场偶像要求破除人云亦云的二手失真传播。对培根而言这是最危险的谬误,也是最难被排除(无众生相)。

4. 剧场偶像:
指一套套难辨真伪的理论学说。人会盲目地信从传统或流行的各种哲学体系及权威,受错误理论和歪曲的论证影响而产生谬误。剧场偶像要求破除盲目崇拜权威,所造成的假像(无寿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