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星期一

纪念一代天娇的巴哈里神庙

离帝王谷约15分钟车距,就是巴哈里神庙(Deir Al-Bahari Temple)。神庙位于帝王谷南部的石灰岩山崖上,被誉为“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之一”。

巴哈里神庙在阿拉伯文之意是“北方的神庙”,其实大部分就是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的神庙,古埃及人称之为“Djeser-djeseru”,即“超凡脱俗之奇葩”(Most Holy of Holies)之含义,被后世誉为“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唯一登基的女法老

埃及歷史上虽有许多独当一面的女主,这包括托勒密王朝的埃及艳后克丽欧佩脱拉七世(Cleopatra VII)在内,但只有哈特谢普苏特正式登基称法老,成為古埃及唯一曾经全权统治埃及的女法老,其传奇性绝不亚于中国唐朝的武则天女皇。

中国唯一女皇武则天,在自己陵前的功德碑不落一款,据说是遵照女皇生前遗言:留无字碑给后人评判她的功过。无独有偶,这位埃及唯一女皇也同样在一块方尖碑上刻着:“未来看到我的记念碑,讨论我的作為的人,请别说这一切不曾发生。”她们两位盖世女强人,都以自己的生命证明女性的能力,男子汉大丈夫能干的大事,她們也能做得很出色。

哈特谢普苏特先是以图特摩斯二世(Tuthmes II)的同父异母妹妹,同时也是其妻子的双重身份执掌朝政。图特摩斯二世一死,她乘继任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年幼,便以继母的身份继续摄政,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宣称自已为法老,僭取了古埃及一切男性王权的标志。而武则天则是在丈夫唐高宗李治时就开始摄政(两圣临朝),等高宗驾崩后,就夺取李唐政权,变成武周王朝。

哈特谢普苏特的雕像

哈特谢普苏特的雕像
 

由于是女人,哈特谢普苏特当然面对祭司和人民的质疑,女王因此积极展现政绩,证明她同其皇兄一样受阿蒙神的眷顾。她在位之时,埃及十分强盛、国泰民安,还慷慨祭祀宗庙,修建先王陵墓,以此强调她的正统性。

为了在男人世界里受到尊重,女强人也不得不为自己塑造出男性的形象,除了要求工匠为自己雕像加上鬍子,而且不准有胸部。为了宣扬自己的功业,她不仅把历来最高大的方尖碑竖立在卡纳克神庙(Karnak Temple),还决定给后世留下一座属于她及全埃及的独特陵寝,这就是哈特谢普苏特神庙。

等到哈特谢普苏特的弟弟图特摩斯三世(Tuthmosis III)逐渐年长,夺回所谓男性的正统政权。我曾参观图特摩斯三世在帝王谷的陵墓,关于他的生平事迹,详见笔者上篇游记《法老陵墓空山丘》。为了掩盖埃及曾有女主统治的“不光彩”历史,他即位后便尽可能刮除她的名字和浮雕。其后,东正教的野蛮基督徒,更将哈特谢普苏特神庙内的浮雕破坏,将它转变为一间修道院。

与哈特谢普苏特相对比,当中国女皇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并在全国掀起大造佛寺的高潮。但武则天就幸运的多,亲生儿子唐中宗李显,在她晚年发动“神龙政变”成功夺权,并没有为难她,还继续让她死后重入太庙,和父亲高宗同享国家级的祭祀。

超凡脱俗之建筑奇葩

巴哈里神庙的开放时间,从清晨六时到傍晚。从参观中心到巴哈里神庙有段距离,可乘坐小型游景车。

从远处眺望,那幢建筑宛如一座天然红岩的圆形露天竞技场,按地势高低建造了三层神殿,再由一条宽37公尺,用白石建造的斜道贯穿各层。可谓以绝壁为倚,依河水为伴,不仅风水特佳,还使整个山谷和尼罗河都成了配角。每天日正当中时,灿烂耀眼的阳光就会与绝壁交融,产生人造巨型建筑与大自然间的某种共呜。
 建于山壁旁的巴哈里神庙

建于山壁旁的巴哈里神庙

底层的神殿是献给哈特谢普苏特的父王图特摩斯一世,表达了女王对他的敬重和爱戴,也要彰现自己权力的正当性。底层内部的壁画己残破不堪。古时这里有一条优雅竖起的纪念碑大道,两侧站着狮身人首像,脸部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容貌。 
 

底层台面上种植了香柏树,甬道两侧是槐树排列,一直延伸到尼罗河边,另一端通往中庭,形成了附属于神庙的圣苑。如今,现场留有一枝枯死的树根,被一个低矮的圆形栅栏保护着,成为当时的见证者。

中庭里有花床和一排列柱,但列柱却被通住上一层的第二斜坡所阻断。柱廊的墙上装饰着浮雕与文字,有的还刻画着狩猎、钓鱼的仪式,以及卡纳克神庙竖立方尖碑的典礼过程。

第二层最有历史价值的部分是记述女皇即位时, 派遣了五只大船的舰队,沿着红海海岸向南探险了大约600里,前往索马利从事外交及贸易活动的事蹟,包括了沿途所见的动植物,索马利房舍,以物易物的交易经过,还有乘船返国,满满的装载货物,包括象牙、豹皮、黄金、木材、香柏、树脂、药材等等不胜枚举,尤其是没药(Myrrh)的引进, 不但为埃及医学界开了一扇新窗,更增加了宗教上的意义。

中层高地有两座神殿,左边供奉奥斯烈斯(Osiris),右边供奉伊西斯(Isis)女神。前者是冥界和再生之神,后者是奥斯烈斯之妻和鹰神荷鲁斯(Horus)之母。

奥斯烈斯是埃及神格复杂的神祗,有关他的一切都是未解之谜。根据传说,他是古埃及首任君主,教导人民耕作、酿酒,境内国泰民安,深受人民爱戴,却招致兄弟塞特(Seth)的妒忌。最后塞特谋杀奥斯烈斯,并将肢解的尸块丢弃在埃及各处。伊西斯寻回丈夫的尸体,请求诸神拼合尸身,令奥斯烈斯暂时复活,她在这段时间顺利受孕,产下日后复仇的鹰神荷露斯。荷鲁斯为父报仇后继承王位,追封其父奥斯烈斯为冥王。

收藏于维也纳考古博物馆的古埃及第二代神圣家族雕像 - 奥斯烈斯(左)、伊西斯(右)和荷鲁斯(抱于右像怀中)
收藏于维也纳考古博物馆的古埃及第二代神圣家族雕像 - 奥斯烈斯(左)、伊西斯(右)和荷鲁斯(抱于右像怀中)

由于上述传说,奥斯烈斯呈现形似木乃伊的形象,双脚并拢,头戴阿提夫(Atef)王冠(象征上埃及的白色王冠),假须编辫、尾端微翘,双方各持弯勾权杖与连枷(一种农具),肤色多为象征亚麻裹尸布的白色,代表尼罗河沉积物的黑色沃土,或象征植物、繁殖力的绿色。

伊西斯女神既是古埃及神话中死者的保护神,也象征哈特谢普苏特女王自己,以此凸现了女王高踞王位乃合法性的天授。无独有偶,武则天当政时,多尊佛像其实是依照武则天模样雕凿,是武则天的化身。东西方两位旷世女皇,想在男系社会追求其政治合法性就昭然若揭,当然也不乏雕刻家或地方官员奉迎女皇的作为。

爬上斜坡,可以进入第三层高地柱廊。左边有两座奉献给女王与图特摩斯皇室仪式的神殿,右边则是祭祀殿及阿蒙神坛的入口。在祭祀殿中有两百多尊哈特谢普苏特的大小雕像分布各处,时刻提醒着女王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

爬上斜坡,可以进入巴哈里神庙第三层柱廊

爬上斜坡,可以进入巴哈里神庙第三层柱廊

虽然图特摩斯三世在世时,对女王的骄傲进行无情的摧毁,但他并没将哈特谢普苏特神庙从地球上抹去。这幢建筑以其神奇和美感,征服了她的所有政敌,包括了仇视她的继子在内,而成为女王留给后世的重要艺术遗产。19世纪,考古学家的发现才重新唤起世人对她的记忆。

凌晨哭泣的巨大石像

门农巨像(Colossi of Memnon)是游客由卢克索(Luxor)越过尼罗河进入西岸,最先看见的两尊大石像。这是由阿孟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建造的坐姿雕像,有将近18公尺的巍巍高度,其后头的阿孟霍特普三世神庙遗址,目前已是荡然无存了。门农巨像的脸部也已经严重破损,但看起来依然十分壮观。

门农巨像

门农巨像

就像许多埃及遗址一样,门农巨像是源于希腊神话的名字,因为古希腊人相信门农巨像是荷马(Homère)史诗《伊里亚特》(The Iliad) 里的传奇人物门农(Memnon)的真正雕像。门农是埃塞俄比亚国王与黎明女神伊额丝(Eos)的儿子,在特洛伊战争(Trojan War)中被阿奇里思(Achilles)所杀。据说,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北边石像时,其中一尊就会唱“挽歌”。希腊人试着把这个现象,解释为门农向母亲问候的声音,伊额丝也会为早逝的儿子流下露珠。

后来, 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博(Strabo)到当地考察,他怀疑巨像发声的神奇现象,很可能是温差变化所产生的自然效果。公元前27年,由于巨像曾因地震而严重受损,当晨曦把石缝中的露水烤干,裂缝里的砂因此爆裂,便在石像内部产生共呜作用,听在耳里就像是哀鸣的歌声。到了公元199年,门农石像彻底整修后又归于无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