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博物馆(Egyptian Museum)座落在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Tahrir square),收藏超过12万件文物,从史前时期至希腊、罗马时期的文物都有,馆藏埃及文物数量称得上是世界之最,又以收藏法老时期的文物为主,埃及人习惯称它为“法老博物馆”。
尽管世界各大博物馆都展出埃及文物,都无法与埃及博物馆相媲美,尤其是图坦卡门室和木乃伊室里的旷世珍宝,都是游客绝对不能错过的两个展览室。
埃及博物馆是座古老而豪华的法国式双层石头建筑物,虽然长久未经翻修,置身在混乱市嚣中,并不显得格格不入。馆前庭院种植代表上埃及的莲叶和代表下埃及的纸莎草,还放置数十座雕像供游人拍照留念。
博物馆的建馆史
1854年,“埃及博物馆之父”的法国考古学家奥古斯都. 马里埃特(Auguste Mariette),在尼罗河边建筑博物馆,阻止发掘的国宝流往国外。他甚至向埃及总督施加压力,于1858年同意在卜腊创办一间埃及国家博物馆,这也是中东和非洲地区的首家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曾两次搬迁,1878年因洪水泛滥,许多文物不是损毁就是被盗,直到1902年,现今博物馆盖好,第一批古文物馆藏才移至此。新馆建成时,玛里埃特已去世,博物馆为他修建座铜像,将其尸骨埋葬在铜像下,让他死后和馆藏永不分开。
除了按年代将展览品排列,博物馆缺乏有系统的组织与管理。文物不是标示不清,就是完全没标示,也没编制收藏目录。直到1996年,地下室有三尊雕像失窃,才促使埃及文物局痛定思痛,加强保安与照明系统,还派遣一群博物馆学者集纂馆藏目录。
有鉴于这座博物馆的展室和设施多已过时,馆藏数量完全超出可用空间,埃及政府决定投资5.5亿美元,兴建一座大埃及博物馆(Great Egyptian Museum),选址定于吉萨金字塔群附近。由于施工进度缓慢,再加上政局动荡不安,目前还无法对外开放。
埃及博物馆分两层,展品按年代顺序分别安放在50多个陈列室。楼下以涵盖埃及历史的方式,陈列公元前27世纪前王国时代,到6世纪罗马统治时代的历史文物;第二楼设木乃伊、珠宝、棺木、随葬品、纸草文书等专题陈列室。博物馆仿佛迷宫一样,所有展室里里外外,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的埃及文物,多得无法逐一品味。
进入一楼大陈列室的访客,会先看到古王国时期的石棺,以顺时钟方向参观,会先看到中王国君主的雕像和塔碑,然后是新王国时期的雕像,最后是末期王朝的作品。
木乃伊陈列厅
二楼西南角的56号展室是皇家木乃伊陈列厅(Royal Mummy Hall),里面安放20余具埃及历代法老及其后妃们的木乃伊。若想参观这些珍宝,必须另外再买票。
木乃伊是几千年前经过制作的干尸,英文“木乃伊”(Mummy)一词,源自波斯语“沥青”。因为保存完好的木乃伊,经过古埃及人防腐处理而发黑,欧洲人误以为经过沥青浸泡的结果,故以此名之。过去人们还误把木乃伊当成灵丹妙药被碾碎磨成粉,制成药剂。
虽然世界上很多民族,都会制作不同的木乃伊,包括中国汉代长沙马王堆的“金镂玉衣”在内,都可算是“木乃伊”,但只有古埃及人掌握这种极为复杂的木乃伊制作程序。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4300年,就开始尝试制作木乃伊。在完备的防腐术诞生前,走过漫长的摸索之路。直到公元前2600年,他们才发现人体里的内脏,是尸体腐烂的开始,处理尸体时必须先把内脏取出,除了难取出的肾脏和心脏外,都一一取出。为了取出脑浆,还把金属探管伸入脑袋,把脑捣碎,令其从鼻孔流出。
接着,古埃及人把尸身和取出的内脏,包以碳酸纳盐,封干40天后洗干净,涂上各种油膏、香料、树脂,再用亚麻布包裹,并在神宫念咒时,于身体各部位放上护身符。其中,护心甲虫是最重要的护身符,它能阻止死者的心,在接受审判时泄露深埋心底的不可告人秘密。
古埃及人无论生前死后,都有佩戴护身符以抵抗危险、邪恶的习惯,他们相信只要佩戴护身符,就能得到神的庇护,远离灾厄。因此,为了确保死者能够平安到达冥界,埃及人会为死者佩戴葬礼用的护身符。护身符多为彩釉陶器,颜色以象征天空的蓝色和代表植物的绿色为主,这两者都具有“生命”的意涵。此外,拥有特殊外形的护身符也具有特殊的意涵,如圣甲虫和十字形的长生钥即是。
包裹的尸身会加盖面具,工匠在面具上,绘上理想化了的死者肖像,这样,逃逸到另一个世界的灵魂“卡”(Ka)就能凭着面具,确定自己的主人。因为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要“复活”,意味着死者的灵魂“卡”要与身体“巴”(Ba)再度结合为永恒的生命体“巴赫”(Akh)。
基于这个死后灵魂回归肉体的观念,尸体的保存便非常重要,因而产生制作“木乃伊”的习俗。木乃伊就收藏在棺木里,然后准备葬礼行列前往墓地。到了墓地,会有主要的开口仪式用来复生,并唤醒灵魂。其后,献上祭品,以求死者可以得到各种美好纯洁之物。
做法依费用不同还有等级之分,最高级的木乃伊通常是国王和高级官员,会另外处理脑与心脏以外的内脏,次级和一般的木乃伊,则不会特地取出内脏。保存至今的木乃伊,多是以最高级的做法制成。
图坦卡门的宝藏
图坦卡门(Tutankhamun)法老统治埃及虽短暂,但他的宝藏却是所有出土埃及古文物中,最丰富完整的墓葬收藏,称得上是埃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他的陵墓是1922年,由英国考古学家霍华. 卡特(Howard Carter)在帝王谷 (Valley of the Kings) 发现,这个发现曾经震惊世界。此前,埃及几乎所有法老的坟墓,都被盗墓贼掏空。
图坦卡门室陈列有1700多件出土文物,其中木乃伊的“黄金面罩”、“黄金棺材”、“黄金宝座”等,堪与世界上任何一间博物馆最值得夸耀的文物媲美。年轻的图坦卡门在18岁时去世,用三层棺匣装殓王身。两层镀金的大理石内棺内的金棺用纯金制成,雕工细腻,是人类历史上最精致、最伟大的金制品。
图坦卡门的死亡面具纯由金属打造,重达11公斤,依照法老生前容貌打造,镶满红宝石,额上还塑有象征上下埃及统治者的兀鹰和眼镜蛇。御座也是金光闪闪,正面两侧各有金狮子头,扶手为蛇首鹰身的雕像,分别代表上下埃及的王权。御座的靠背是幅皇室家庭生活的画面:在阳光照耀下,王后含情脉脉地抚摸御座上的法老,二人含情脉脉,和美温馨。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肯·加勒特,曾被埃及博物馆藏珍数量惊吓,他写道:“当你走进博物馆时,你根本就不会知道自己会看到些什么?每天都有不同新东西出现眼前,让你目瞪口呆”。
游览完埃及博物馆,我们驱车开往开罗国际机场(Cairo International Airport)准备回国。机场位于市郊15公里,现有1、2、3号三座航空楼,其中第二、3号航站楼之间有桥梁相连。它是非洲第二繁忙的机场,当然比起老家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就显得古朴落后得多。
埃及有句阿拉伯谚语:“喝了尼罗河的水,一定还会再来”。虽然我曾在阿斯旺喝了尼罗河水,泻了一整晚的肚子,却不知几时还有机会再到埃及旅行,我的“非洲游记埃及篇”到此结束,除非我和埃及再续前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