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4日星期三

发展中的黑色大陆 - 人文社会篇

非洲2009年的总人口约有10亿7000万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5%,到2050年后人口会翻倍至20亿。但人口分布很不平均,大量人口集中在尼罗河谷下游、维多利亚湖附近、几内亚海岸中部,尼日尔河湾一带和南部非洲,而撒哈拉南部与林波波河北端却少有人口密集的城市。

近年来,非洲人口大举迁至城市,使人口密集度高于世界平均数的一半。由于非洲人口增长率超过经济发展和粮食产量的速度,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包括低人均预期寿命(有些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不足33岁)和治安暴力等,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民族与宗教

非洲大陆有许多不同的民族、语言、宗教和文化,很多地区还生活着不少欧亚地区的人种。除了有浅棕色肤色的北非柏柏尔人、又瘦又高的索马里人、金色皮肤的桑族人、金发碧眼白皮肤的南非白人之外,还有人口最多及分布最广的“纯种黑人”,即棕黑色皮肤、黑头发且卷曲的尼格罗人。


据估计,约有9亿多人生活在非洲大陆,使用千多种不同语言,其中有上千种无法相互沟通,使用者从数百人到数百万人不等,但多数不超过10万人,构成族群沟通的障碍。除了土著语,有些非洲国家把前殖民列强的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和意大利语)当作行政语言,有些仅视为通用语,还出现土外语夹杂的新语言。
Louis Loo's photo.

生活在摩洛哥的柏柏尔人

绝大多数非洲人笃信宗教,其信仰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统计数据显示有40%的非洲人是穆斯林,40%是基督徒,还有20%是传统本土宗教的信徒,但很多非洲人觉得传统宗教和外来宗教可并行不悖一同信仰。而在印度移民的聚居区,印度教和锡克教仍非常流行,形成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及传统宗教共存的现象。
Louis Loo's photo.


摩洛哥卡塞布兰加(Casablanca)的大清真寺(回教堂)

非洲传统宗教一般信仰万物皆有灵,又以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土著们相信人死后从物质世界提升到精神世界,仍对世间具有影响力,必须对祖先致敬以保佑自己,这和华人慎终追远的祭祖思想没分别。其次是造物主的信仰,他创造万物与秩序,也创造许多次要的地方神灵(如树林、岩洞或锤鼓等法器)。相关的宗教人员可能是国王、酋长、祭司、巫师或长老,经由各种仪式、祷告和祭祀求取协助和平安。

直到今天,在非洲很多地区,神力附体的巫师仍拥有大批追随者。传统医药的使用总和传统信仰纠缠一块。施术者(通常被外国人蔑称为“巫医” )使用各种骨器等占卜器具,外加祈祷、吟诵和舞蹈等方式,和神灵沟通或驱除邪魔附体。

尽管传统信仰成为维系当地社区的团结力量,草药偶尔也会奏效,多数情况却是妨碍患者前往医院和诊所获得救治的时间。有些当地人还以为自己受邪灵诅咒,轻易放弃生存的勇气。有时巫医生将活人制成药引,会诱拐和谋杀很多儿童甚至成人,以获取所需的人体部分器官。 

非洲土著的祖先崇拜

至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它们传入非洲都有悠久的历史。19世纪中叶,基督教几乎扩展至整个撒哈拉以南和埃塞尔比亚地区,而北非、西非和东非的部分地区则长期由伊斯兰教支配。宗教在非洲很多国家的独立斗争和反军事独裁政体,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南非大主教图图到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莫不如此。

Louis Loo's photo.

埃及阿斯旺(Aswan)东正教堂外的圣经传说塑像

生活情况

对绝大多数非洲社会来说,近百年的生活变化如同沧海桑田,完全面目全非。殖民化、意识型态化、全球化、技术革命还有外国的影响,无一不是社会革命的重要因素,但以城市化对非洲人的日常生活影响最大。

随着医疗福利的改善,导致非洲人口爆炸,连农村地区都不堪重负,可种植和放牧的土地日益减少,学校和医院等设施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自20世纪50年代起,当地政府涉足工业生产,使大量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觅职,有超过1/3非洲人现生活在城郊,而且新增人口到2050年时将全部住在城郊区。不幸的是,城郊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长,以至很多非洲城市的失业情况都非常严重。

Louis Loo's photo.

南非开普敦(Cape Town)市郊的黑人贫民住宅区

尽管传统文化仍然根深蒂结,但有整整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完全脱离乡村,对于先祖传说及部族文化密切相关的乡村生活一无所知。对于城郊青年来说,篮球和嘻哈音乐要比丰收仪式或传统歌舞更有吸引力。城市化也导致敬老尊贤等优秀价值崩溃,严重动摇家庭结构,造成犯罪率节节攀升,长期居高不下。

城市化还导致艾滋病的迅速传播和毒品泛滥,导致孤儿激增,只能由家庭较年长的成员代为照料或被迫自谋生路。这并非说非洲城镇和乡村已陷入地狱轮回的绝境,总体来说,那里的家庭纽带仍比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牢固,社区概念和责任意识仍深入人心。

对于旅游者来说,非洲当地人的乐观、耐心和幽默,仍是打动他们的第一印象。

非洲艺术

艺术是非洲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般博物馆展出的“原始”文物,人们只可以管中窥豹。传统艺术虽具有美学及娱乐价值,却仅为实用目的而产生,如促进农业增产、人口繁殖、身心健康、巩固领导权、维护和平或其他社会管理等用途。


非洲土著牧牛的塑像(纽约自然历史与考古博物馆)

非洲艺术的文化背景也有历史意义。某种艺术元素并非一脉相传,而是随着社会变迁而改变,包括受外来伊斯兰教和西方表达方式的影响。尤其是西方文化已融入传统非洲的表达形式,创造出生机勃勃的崭新艺术样式,两者交互作用最活跃的应数当代非洲的表演艺术。非洲艺术也影响西方文化,如美国爵士乐、欧洲野兽派和立体派艺术。

Louis Loo's photo.













这些非洲石雕明显受西方印象派艺术的影响

Louis Loo's photo.






马德里苏菲亚王后国家艺术展览中心收藏的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Guernica),其中的牛、马等动物,都含有非洲元素的张力

图中《最后的晚餐》便是把非洲祭祀的元素,带入西洋立体现代油画中,现藏于华盛顿当代艺术博物馆

史前石画和版画,几乎遍布整个非洲,以南非和撒哈拉沙漠最有名,各地绘画风格不一。传统的非洲艺术和工芝品,包括仪式用的各种面具、祖先崇拜相关的各种雕像、魔法神像(可以抵抗特定的邪魔或治病)、各种武器、家具和日常用品等。各种纺织品、篓编织品、皮革制品都表现出高超的技艺。金属制品主要是些较精致和高度装饰的兵器和礼器,明显受伊斯兰教影响。

Louis Loo's photo.
非洲土著常用的武器(纽约自然历史与考古博物馆)

非洲土著的渔猎工具和日常用品(纽约自然历史与考古博物馆)

Louis Loo's photo.

篓编鸵鸟塑像

Louis Loo's photo.

津巴布韦北部市集上,摆放当地的手工艺品

与雕塑结合一起的是面具。面具可能是木制或纤维制,甚至直接绘于脸上。木刻面具形式众多,从简单的面罩到各式头盔,或用于加冠礼、葬礼和娱乐,也扮演一定的政治功能,常借以抨击社会现况或价值标准。它们会被绘上图案或各种各样的装饰,通常配以精心设计的服饰和歌曲舞蹈。身体上的装饰有绘画、刺青和刻痕等形式,用来作为部落、家庭、宗教教派或团体的图腾标志。

建筑样式很广,从圆锥草屋顶的圆状泥茅舍到直角平顶有扶墙的泥房都有。建筑上的装饰则有绘画、浅泥大浮雕及木雕,与装饰的横木。


Louis Loo's photo.

非洲南部土著的茅舍

最近几年,回收再生艺术变得流行起来,南非和其他地方的城市艺术家完全用废弃物,譬如易拉罐和瓶盖等,创作出各种雕塑和纺织品。

音乐与舞蹈

非洲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乡”,音乐历史比任何大陆都源远流长,正如其韵律及节奏的影响力一样博大缤纷。非洲音乐极具特色,具有强烈感染力和浓郁的民族特征,风格虽多样化,主要是三种基本形态,除了源自于中东的阿拉伯音乐,盛行于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地中海南岸,另两类本土音乐没有相当统一的形式。

Louis Loo's photo.

埃及舞蹈艺人表演的陀螺舞乐,有浓厚中东的阿拉伯色彩

音乐是部落活力的源泉,不仅是游牧人的慰藉,也是娱乐的首选。它也成为政治工具而被视为威胁,在法国和南非到处可看到被流放的非洲音乐家,将乐曲谱成踌躇满志的胜利凯歌,许多非洲领导人都希望将自己的形象和流行音乐挂钩,有些还会自己发行唱片。

敲击乐是非洲音乐的大宗,乐器有各种鼓、锣、葫芦音响器、刮音器等。鼓在所有乐器中最受注目,常以支配音乐场景,敲击出节奏强烈的复杂音乐。管弦乐器主要有动物角制成的喇叭、芦笛、口哨、竖琴及阿拉伯长颈鲁特琴等。虽然乐器种类繁多,基本上仍以人声为主。


Louis Loo's photo.

敲击乐是非洲音乐的大宗

非洲和西方音乐的交流其实是双向的,欧洲乐器如萨克斯管、喇叭、小提琴和吉他融入到传统模式,带来非洲音乐的黄金时代。如果没有非洲音乐,就不会有雷鬼音乐(reggae),甚至不会有摇滚乐,就连巴西的桑巴、波多黎各的萨尔萨(salsa)的音乐流派也不会存在。

非洲舞蹈的形式和种类繁杂,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依时、地的不同表现方式各异。宗教仪式、庆典、启蒙礼及葬礼,都有其适当的舞蹈。圆舞在非洲最普遍,舞者有时并肩围成一个圆圈,有时排成纵列为紧密相连的蛇舞。非洲传统舞蹈没有男女双人舞。

Louis Loo's photo.

非洲土著舞蹈贴近生活,我参与的是以狩猎为主题的舞蹈

非洲文学

在埃塞俄比亚和埃及地区,都发现古代书面文字的证据,而在北非,伊斯兰学者和学院的著作,提供近1500年的历史,以及无穷无尽的韵文和诗歌。至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却几乎完全是口述的民间故事、神话、野史、寓言、歌谣、谚语、谜语和戏剧等形式,表达他们的思维、情感与关怀。这些文化遗产代代口头相传,有的部族有专门的讲古人,很像华人的说书人和戏曲的社会功能。

非洲神话、传说和民俗故事有25万则以上,大部分在情节和主题(事件、人物和对象)上大致相同,但每个非洲社会的表达形式自成一格,其中以狡诈动物、国王、平民、双胞胎、猎人、巨妖和侏儒等角色,在非洲民俗文学占重要的地位。口述文学除娱乐功能外,也用来教育年轻人,确认信仰和宗教仪式,以制度化的方式纾解心情。
 
Louis Loo's photo.


摩洛哥非斯古城中的伊斯兰大学,保存许多非洲古代历史、韵文和诗歌著作

近代非洲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是斯瓦希里稿的《坦布加的叙事诗》(1728年),随后各种诗、小说、自传体叙事文等作品层出不穷,作家们也用诸如拉丁文、英语、法语等欧语写作。20世纪以来,非洲小说创作进入繁荣阶段。小说家有在本土写作,也有很多旅居欧美,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

二战后数十年间,非洲作家创造出诗歌、小说、戏剧和本地特有的作品类型,刻画现代社会与政治现实,审视非洲内外价值体系,并奠基于本土传统及独特的非洲世界观。他们批评政府和政治,阐述对都市化生活的看法,挣脱殖民枷锁的抗争、族群认同的追寻、独立后与暴政的冲突等问题。有些作品有相当厚重的历史感,在艺术上也几近完美。

例如,尼日利亚的索因卡是当代非洲最重要的作家。他探讨的不仅是尼日利亚,更是泛非的问题。作品有《森林之舞》、《雄狮和宝石》、《杰若兄弟之审判》、《路》、《死亡和国王的马夫》及《疯子和专家》等。他在198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的非洲黑人作家。


现在非洲作家和学者都积极收集和保存逐渐消失的非洲口述文学遗产,已有一些传统非洲故事和谚语文集可在市面上买到。

媒体和体育

尽管没人质疑大众媒介如报纸、电台和电视在非洲中的发展潜能,但这行业正受诸多问题困扰,最显著的就是覆盖面的问题,因为多数人生活在偏远的农村,那里几乎没有基础设施。同时,非洲15岁以上人口中,有40%是文盲。

很多非洲国家政府对于非官方媒介进行压制,结果国际上甚少发自非洲的声音。很多非洲人觉得国际媒体描绘出来的非洲,是个彻底绝望、战争困扰、饥馑横行、腐败遍地的负面形象。非洲现约有3200万上网用户(大约是人口的3.6%,相对应的比例在欧洲是38.6%,在北美是69.7%),过去五年增长率约400%,但实际数字可能是这个比例的6到8倍。很多非洲人现通过共享电脑上网,或在网吧和学校上网,除了获取在线教育资源,也可通过互联网,跳过缺乏公信力的官方媒体获取外界的信息。

同世界上其他地区一样,非洲人对体育十分狂热。足球是非洲最普及的运动,到处可看到有人在尘土飞扬的空地上踢球。非洲杯足球赛在每年一、二月份举行,成为年复一年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最成功的球队包括喀麦隆、埃及和加纳足球队,他们分别赢得四次冠军。即便是最狂热的非洲杯,也无法和非洲首次举办的世界杯决赛相比。2010年6月在南非举行的这项赛事,几乎使所有非洲人为之疯狂。

Louis Loo's photo.

南非获得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的主办权,我与那届的吉祥物在桌山上的缆车站合照

其他较普遍的运动项目,还有马拉松(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在这个项目上傲视全球)和拳击。随着美国NBA电视节目的到来,篮球也日益受重视。

饮食习俗

非洲人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很爱吃。非洲民间故事和传统习俗都有关于烹饪和美食的内容,视之为所有社会和家庭活动的焦点所在。在部分国家,午餐而非晚餐才是每天的正餐,需要把所有事务停下来,花几个小时专心准备食物。

非洲食品通常分量充足,色彩斑斓,味道浓郁带辣味,用料朴实。标准饮料是茶和咖啡,基本上沿袭原殖民宗主国的口味。在原英国殖民地的东非和南非地区,茶和咖啡口味较淡,牛奶较多;而在原法国殖民地的西非和北非地区,茶通常不加糖,而咖啡加糖和炼乳。在北非和中非地区,薄荷茶和浓厚的阿拉伯咖啡是首选饮料。


Louis Loo's photo.

非洲食品通常色彩斑斓,味道浓郁带辣味

国际流行的汽水如可乐和芬达,在非洲很常见。市面上也能买到当地生产的汽水和果汁塑料袋,但使用的水通常没净化过滤,恐对肠胃不利。酒精饮料可消毒杀菌,所以当地烈酒可适量饮用。在高档场所如宾馆,还可买到南非和欧美生产的极品葡萄酒。

在非洲伊斯兰国家,市集不准售卖酒类和猪肉,而且只能用右手接触和传递食物,连吃饭也用右手,左手是用来净臀,两手不可混用。水盆的水是餐前用来洗手,主人将水倾倒在宾客手上,洗手后甩开手。根据部分地区的男尊女卑习俗,男女需分开用餐,妇女通常需要在端上食物,让男人吃完后才能用餐,这和传统华人宗法习俗很类似。


Louis Loo's photo.

南非葡萄酒庄装酒的大酒桶

非洲女权
 

妇女是非洲家庭的主心骨,通常承担全部的农业生产和家务。有些非洲国家虽已在法律上规定男女平等,实际上平等权从没落实,妇女被视为次等公民。尽管非洲多数人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仍有很多家庭牺牲女孩的教育权。据报道,更糟糕的还有谋杀女婴、包办婚姻、女性割礼(由产婆对女孩和妇女进行外阴切除),甚至殉葬等严重问题,其恶劣程度绝不亚于印度。

我与南非一群女学生拍团体照

2005年,非洲妇女权利获得突破,17个非洲国家签署的条约正式生效,她们的平等权利获得法律保护,具体包括离婚后的财产分配权、强奸或性虐待后的堕胎权和惩罚罪犯权、同工同酬的权利等社会权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